1. 事故类型与事故原因
不锈钢管道维修往往与生产运行中的各种设备及容器连接在一起,并且由于输送介质繁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事故,常见的事故类型与原因见表 5-2。
①. 窒息 管道容器内充满惰性气体或其他气体,氧气不足(氧气含量低于16%),就能造成窒息;
②. 中毒 容器内盛有有毒气体或液体,如笨、甲醇、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未排除干净,会引起中毒;
③. 爆炸 管道容器内盛有易燃液体或气体,如汽油、甲醇、乙醇、苯、氢气、氨等,未排除干净,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遇明火即发生爆炸。
④. 绞伤 容器内有搅拌装置,由于联系不周,检修时误启动,造成绞伤;
⑤. 触电 在金属容器内检修,皮肤出汗,人体电阻很小,金属外壳导电,即使在低电压下,也易触电;
⑥. 化学灼伤 管道容器内盛有酸、碱等介质,未清洗干净,或进料管线未切断,有酸,碱溅出,易造成灼伤。
2. 维修前处理的步骤与方法
管道系统维修前应经停车、泄压、清洗、置换、通风等程序,其步骤与方法见表 5-3 。
①. 停车、降温、卸压
关闭进口阀,停机,停泵,压力降至常压时,打开容器排放阀(缓缓打开,注意余压)
②. 隔离、切断
容器内有传动设备,切断电源,取下开关保险,卸掉传动带,并挂上警告牌,设备上的物料管线(包括惰性气,蒸汽管线)切断出入口阀门或卸下进口一节管线,将设备与管线之间阀门的一侧装上盲板,并挂上明显标志;
③. 排除容器内外介质
将容器内残留介质排放干净,附着在容器壁上的易燃有害物质应铲除掉,从容器中排放非导电性液体时,如笨、乙醚等,为防止静电产生,需把容器和接受排放液体的器之间用导线连接并接地;
④. 清洗
容器内残留酸、碱物质可用水稀释排放掉,可溶物用水冲洗,有机物可用蒸汽吹扫或热水蒸煮,对黏胶状物用能溶解黏胶物的洗涤剂洗除;
⑤. 置换
容器内易燃、易爆和有害气体,一般可用加水排气法压出,也可直接用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等)或低压饱和蒸汽进行吹扫置换(用惰性气体置换,惰性气体含氧量应小于1%)吹扫开始压力逐渐加大至0.2MPa,维持2h,然后压力增至小于0.5MPa,若需要进入容器、管道内部检修,置换后,还须再用空气进行置换;
⑥. 气体取样分析
容器内气体必须达到:可燃气体(或蒸汽)或粉尘的浓度小于爆炸下限的1/4;下限高于4%的,置换后的浓度应小于0.5%(体积分数);下限低于4%的,置换后的浓度应小于0.2%。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允许浓度及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允许浓度不得超过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空气含氧量19%至21%;
⑦. 通风
将容器入手孔全部打开,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如容器内有可燃气体,需用防爆通风装置进行通风。
3. 维修中的安全措施
大型容器内不锈钢盘管换热装置维修前虽然经过一系列处理,但在维修中仍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在检修过程中,仍需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见表 5-4 ),使用工具也要符合表5-5的要求。在检修过程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进行连续工作时,需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①. 分析检查
经常分析检查容器内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甲烷、乙炔、汽油蒸汽、有机溶剂气等,其浓度应符合动火和劳动卫生标准。分析检查一遍每两小时一次。
②. 通风
在检修中不间断地向容器内通风换气。
③. 监护
检修者应佩戴有急救绳的安全带,容器外应有人监护,监护人应站在能够观察检修者的位置,时刻注意观察,并抓住急救绳的一端,随时准备救护。在器外近处,准备一套急救用的氧气呼吸器或送风式长管面具,以备急用。
工具安全要求
①. 照明灯具
容器内有可燃气体时,携带式安全灯的灯泡必须有带玻璃壳的保护罩。导线采用绝缘良好的橡皮或聚氯乙烯保护套线,并不许有伤痕。携带式灯具,要用钩子吊挂。灯具在容器内使用,要求一直明亮,不要关闭。手提式安全灯电压不得超过12V或采用以电池为电源的手提式防爆安全灯。
②.手动工具
手动工具要与作业性质相适应;要经常维护保养,处于良好状态。在可能存在易燃气体或粉尘的容器内,要用不易产生火花的金属工具(如黄铜、铅青铜等),并以压缩空气作动力。
③. 电动工具
电动工具需要经常维护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状态。携带式电动工具的外壳,要用导线可靠接地。在有可能存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容器内,宜采用风动工具。
④. 焊接工作
在容器内焊接不锈钢盘管换热装置时,应铺好橡皮垫板,并在电气设备上盖保护罩。焊接时要进行通风换气。不准在容器内随意排放乙炔气或氧气。
⑤.梯子
梯子上端必须固定在容器壁上,下端采取防滑措施。在玻璃钢衬里、搪瓷的容器内要采用吊梯。
1. 当中断时间在24小时以内时,可能由于气体泄漏,不锈钢盘管换热装置情况发生变化,应在恢复检修前重新进行分析检查。
2. 当中断时间在24小时以上时,需要重新办理手续,按上列规定的步骤与方法,经分析检验合格后,才能恢复检修。
4. 管道系统的拆除
管道更新改造及进行大修,往往需要将部分管道拆除,由于拆除的管道大多已腐蚀、破损,所以拆除管道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性大。因此拆除前应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其要求如下:
①. 对管道系统或要拆除管段的腐蚀和损坏情况,系统内外的连接情况及地面地下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全面了解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安全可靠的拆除方案。
②. 根据审批的拆除方案,办理停止运行、动火、动土等手续,待各种手续批准后,才能正式开始拆除。
③. 拆除作业应在统一指挥下科学有序地进行,以保证安全可靠,即节约人力物力又能保证进度。其拆除顺序与要点见表 5-6 ,安全措施见表 5-7.
容器、管道的拆除顺序与要点
1. 切断物料来源
如容器、管道已停用,若与生产系统相连接,则首先要与生产系统切断,可在该容器、管道进口一端加堵盲板。
2. 放净介质
容器、管道内残留介质应排放干净。
3. 清洗和置换
拆除接触易燃、易爆、有害物质的容器管道,应进行清洗,置换,清洗置换方法与容器维修前处理相同。
4. 拆管道、阀门
先拆阀门,后拆管线。拆阀门时,先用吊索邦牢固微微吊紧,然后将两头法兰螺栓卸掉,用杠杆微微拨开,慢慢起掉拆去。用气焊切割时,先割支管,后割主管线,可从管线的一头或两头分段切割,每段管线切割前应先用吊索绑牢,提紧吊钩,切割完全脱离后,慢慢起吊拆去。
5. 支架、托架
承重管线的支架、托架应待全部承重管线拆除后进行拆除。
6. 容器
容器拆除应在与容器连接的全部外部结构拆除后进行,容器内若有转动设备或衬里等,应先拆除内部结构,拆内衬应由上至下进行,然后用气焊割开容器基座连体部,最后将整个容器调运走。一般小型容器可采用整体吊运拆去;对大型或高大塔器,应由上至下分段切割,分段起吊拆去。
拆除工程的安全措施
1. 防高处坠落
①. 在高空进行拆除作业,工人应站在脚手架或其他牢固的结构物上,并佩戴好安全带。②. 拆除石棉瓦和低矮物件,应在其上铺设跳板。③. 在脚手架、跳板、平台上作业时,不得有多人聚集,以防坍塌。
2. 防物体打击
①. 拆除的物件不得自上向下扔,要采用吊运或溜槽下滑的方法。②. 拆卸下来的材料,不得堆放在平台、楼板、脚手架、跳板上。③. 拆除工具应妥善放置不会掉落的地方。 ④. 拆除工程周围应设置路障,危险标志,禁止车辆和人员通行。
3. 防摔跌和刺割
拆卸下来的废旧材料,应及时分类清理运出,保持施工现场整洁,道路畅通,以防人员碰伤、摔跌和刺伤。
4. 防毒
①. 在有毒、剧毒生产车间进行拆除工作,应先进行分析检验,合格后方可作业。②. 在临近排放管附近进行拆除作业,生产单位不得排放,或通知人员撤离后进行排放。③. 在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以备急用。
5. 防火防爆
①. 在继续生产的易燃、易爆车间进行拆除作业,检修和生产双方应密切配合,动火前车间应提出动火分析报告和签署动火证,并派出专人监护执行。
②. 在动火作业周围设置隔火墙、石棉防火布等。若在拆除作业进行中,生产的设备、管线泄漏,不能保证动火安全,应停止拆除作业或停止生产,并予以置换。
③. 在动火时要清理掉周围易燃、易爆物质,并在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