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光对不锈钢表层微观组织形貌影响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机械抛光和电化学抛光(电解抛光)的影响。


1. 机械抛光的影响


 对奥氏体镍铬不锈钢,如321不锈钢的机械抛光,仅靠磨料在很大的定向压力作用下整平表面,因此,表面存在一定量的塑性变形组织特征--纤维组织,即拜耳培层。


2. 电化学抛光的影响


  马胜利等研究了321不锈钢在磷酸/硫酸体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抛光后,表层组织由典型的纤维状组织转变为均匀致密的颗粒状晶粒组织形貌。这显然与抛光过程的机理有关。


  通常当电流通过电解液时,不锈钢在阳极上,金属表面微观突凸处发生着优先溶解现象,且晶粒中不同晶面微观溶解速率也不相同,从而导致晶粒边缘的出现。但在不同电化学抛光条件下,表面的显微组织形貌有很大的差异。如在65%(质量分数)磷酸、25%(质量分数)硫酸、10%(质量分数)水的电解液中,当阳极电流密度为30A/d㎡、T为70℃下抛光15min时,可获得较好的表面抛光效果。当阳极电流密度(DA)过低(DA<20A/d㎡)或过大(DA>40A/d㎡),或温度过高(>90℃)或过低(<50℃),或抛光时间过长(>25min)或过短(<10min),均不利于表面抛光质量的提高。如在DA=20A/d㎡时,表面被腐蚀。


图 1.jpg

  321不锈钢电化学抛光时测得的阳极电位-电流密度极化曲线见图3-1。从曲线可见,在AB区间,曲线呈直线状,阳极表面金属只能溶解,不会形成钝化膜,因而被腐蚀,显露出结晶组织。从曲线B、C、D三点上看,阳极表面析出大量的氧气附着在表面上,导致DA=40A/d㎡时表面出现腐蚀条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