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的波动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惠更斯原理


  波源的振动导致波动,波的传播要靠质点间力的作用。假设传播媒介是连续的,那么一点的振动都会扰动周边各个点,因此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任一振动点都被视为新的波源。荷兰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于1690年提出这一理论,总结为: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发射子波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决定了新的波阵面。基于惠更斯原理,只需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可以推算出波前的几何形状以及波的传播方向。如图 2-7为惠更斯原理示意图。


图 7.jpg



 2. 波的衍射


  衍射是指波绕过障碍物的边缘面而继续向前传播的现象,如图2-8所示。在波的传播过程中,当碰到与自身波长长度近似的障碍时,能绕过其边缘,改变方向继续前进,所以又称波的绕射。图所示为水面上波遇到小孔径障碍时的衍射现象示意图。


图 8.jpg


  波的衍射与小孔尺寸、波长大小有关,当小孔的尺寸大于波长时,反射强,认为近乎全反射。在波长大于小孔尺寸时,衍射效果清晰。在超声探伤中,如果缺陷尺寸过于微小,远低于波长,就会因为衍射导致反射回波强度较弱,缺陷回波很低的情况,出现漏检。因此通常认为超声波探伤的灵敏度大概为介质中声波波长的1/2。波的衍射对超声探伤而言,既有利又有弊。由于波的衍射,使超声波能够绕过晶粒继续在介质中前进,是有利于检测的,但同时由于衍射,使得些小缺陷回波不够明显,进而导致漏检,是不利于检测的。


 3. 波的叠加


  当多个波在同一介质中某处相遇时,此处的质点振动情况是由这些波的相互叠加,该质点位移是这些波位移的矢量和。而这些波过后,继续保持自身频率、幅值、波长、传播方向等性质继续前进,这就是波的叠加性,又称波的独立性原理。比较常见的一种是向水中投入两个或以上石子,就可以看到以石子为中心产生的圆形水波在相遇处叠加,相遇后仍按原来传播方向保持原来特性继续传播。


 4. 波的干涉


  多列波相遇在空间中某处时,其叠加的情形是较为复杂的,可以合成多波的干涉种形式的波动。最简单的一种叠加就是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波相遇时,介质中部分位置的振动相互加强,而另一部分的振动相互减弱甚至归零的现象叫作波的干涉。相干条件是同频率、同振动方向、恒定相位差,对应的波称为相干波,对应的波源称为相干波源。


 5. 驻波


  驻波是干涉现象的特例。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两列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反向移动叠加后的波,称驻波。驻波的波腹和波节位置总是固定不变的,其相位也不随位置变化故驻波的波形是强弱相间的,并且不会随着时间变化,似乎永驻不动,由此得名驻波。驻波中相邻波腹或波节的距离为λ/2,相邻波败与波节的距离为λ/4。当待测件厚度为超声波长的1/2或整数倍时,入射波与底面反射波同相,待测件内就会产生驻波,引起共振。基于驻波现象,研究人员设计了共振式超声波测厚仪,利用测得的共振频率来检测各类材料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