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锈钢电化学着色法使用的电信号


  在化学着色法中没有施加外在的电流。所需的电流、电位,皆发生在不锈钢的自身,利用辅助电极,如饱和甘汞电极(SCE)或铂电极(Pt)和精密电压数字计可以测出不锈钢存在的电位。


  在电化学着色法中,在不锈钢上施加可控制的电流信号,强制不锈钢发生氧化,从而生成着色膜。施加的电信号以电流法表示或电压法表示。


1. 电流法


 又可分为:


①. 恒定直流电流法,电流大小不变;


 ②. 脉冲电流法,施加的电流信号是以脉冲的形式不断发生变化的。


 2. 电位法


 又可分为:


  ①. 脉冲电位法;


  ②.恒定电位法。




二、不锈钢电化学着色法的特点


 电化学着色法的优点:


  ①. 颜色可控性很好,时间范围宽并缩短;


  ②. 颜色的重现性好;


  ③. 受不锈钢表面状况的影响较小;


  ④. 处理温度较低,有些工艺可在室温下进行,改善了工作环境,溶液成分波动较小;


  ⑤. 溶液成分含量较低,因而污染程度较轻;


  ⑥. 用脉冲电流法着色,溶液工作寿命比化学法的长。


  电化学着色法的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电力线分布不均匀,这是由不锈钢工件形状太复杂所引起的,电化学着色法最适合简单的,如平板、带状物的着色;二是颜色不均匀,这是由电流分布不均匀所致,最好是使用恒电位法来克服这一缺点。




三、不锈钢电化学着色成膜机理


1. 阳极电流(电位)反应


  电化学着色液的主要成分基本上是铬酐(CrO3)和硫酸(H2SO4),不锈钢浸人着色液并施加阳极电流(电位)后,在电化学着色的过程中阳极发生的反应为:


M = Mn+ +ne(9-1)


 式中M表示不锈钢成分,如铬、镍、铁等,由于阳极电流的作用,金属成分以离子态进入着色液与金属的界面层中。


2. 阴极电流反应


 不锈钢上施加阴极电流(电位)时发生的反应可能是:


 HCrO-4+7H++3e = Cr3++4H2O  (9-2)  或  Cr2O2-7 +14H++6e = 2Cr3++7H2O


 同时伴有水解反应:


H2O+H++2e = H2+OH- (9-3)


3. 着色膜的形成


 当电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在金属-溶液界面上,阳极和阴极电流生成的金属离子在表面发生水解反应如下:


  pMn++qCr3++rH2O = MpCrqOr+2rH+ (9-4)


  式中,p、q、r为正整数,且有np+3q=2r的关系。


  在溶液-金属界面上,Mn+、Cr3+的浓度达到临界值,超过富铬的尖晶石氧化物的溶解度,水解反应形成着色膜MpCrqOr.


  Mn+、Cr3+的扩散乃是着色膜形成的关键步骤。阳极反应生成的Mn+通过膜中的孔隙扩散到膜的表面,与阴极反应生成的Cr3+络合,使着色膜不断地生长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