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电化学着彩色酸性溶液成分和工艺条件见表9-9。配方9 (见表9-9)的说明 。本配方由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 郭稚弧、贾法龙、邱于兵提出。
1. 三角波电流扫描法着色不锈钢
在着色液为铬酐 250g/L, 硫酸 490g/L, 实验中采用三角波电流,电流信号波形见图9-16.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最大电流密度imax=2mA/d㎡,最小电流密度imin=-0.5mA/d㎡,周期r=10s,温度T=25℃.可以制备出颜色均匀的彩色不锈钢。控制容易,重现性好。
2. 试片着色随时间的变化
在不同的时间下对不锈钢进行着色的结果见表9-26。
3. 控制电解时间获得所需的颜色
从表9-26可知,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膜的颜色发生变化。一定的电解时间对应着一定的颜色。因此,可通过控制电解时间来获得所需的颜色。在实验中,黄色对应的电解时间范围较宽,大约20min,相对来说容易控制。
4. 温度对颜色的影响
温度对于颜色的控制有着很大的影响。温度越高,着色速率越快。同样通电20min,在不同的温度下所得的颜色见表9-27.
在较高温度下,颜色的变化较快。着色时,严格地控制时间与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5. 所需颜色的控制
只要调节好适当的最大和最小电流密度、周期及温度参数,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颜色。在最大和最小电流密度、温度和周期固定的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延长,膜的颜色变化趋势大致为茶色一蓝色一黄色一红色。
6. 弯曲试片的着色
把试片弯曲90°后进行三角波电流扫描着色,时间20min,试片为亮黄,颜色均匀,同样条件下所做的两个试片的颜色一样。此工艺对于曲面着色有良好的适应性。
7. 着色试片性能测试
①. 耐蚀性
着色试片与未着色试片在0.2mol/L盐酸中的自然腐蚀电位比较见图9-17,该图表明彩色不锈钢片在此盐酸中长期浸泡仍然保持钝态电位,而且很稳定。耐蚀性显然要比未着色的要好。
②. 耐磨性
用负荷500g的瓶塞橡
皮在着色膜表面来回摩擦,接触面积为50m㎡.试片经过电解硬化和封闭后,其耐磨次数在1000次以上,表明耐磨性良好。
③. 耐热性
着色试片在300℃的环境下烘烤1h,膜的颜色没有变化,表明其热稳定较好。
④. 加工性能
把彩色试片来回弯曲180°数十次,表面膜无任何损伤,呈现良好的加工性能。
8. 不锈钢着色前处理
1Cr18Ni9Ti不锈钢→机械抛光→清洗→除油①→清洗→电化学抛光②→清洗→着色。
注:①. 除油液: 氢氧化钠(NaOH) 20~40g/L,碳酸钠(NazCO3) 30~40g/L, OP乳化剂 2~3mL/L,温度70~80℃,时间6~10min.
②. 电化学抛光: 磷酸(H3PO4)(85%)560mL/L,硫酸(H2SO4)(98%) 400mL/L, 铬酐 50g/L, 其余为水,电流密度20~50A/d㎡,电压10~20V,温度55~65℃,4~5min.
9. 着色后处理
着色→清洗→固膜处理①→清洗→封闭②→清洗→烘干。
注:①. 固膜处理: 采用阴极电解处理。铬酐(CrO3) 250g/L, 磷酸(H3PO4) 2.5g/L,阴极电流密度0.4A/d㎡,温度25℃,时间10min.
②. 封闭: 硅酸钠(NazSiO3)1%,温度煮沸,封闭时间,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