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的研究表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对不锈钢缝隙腐蚀的影响较大,浙江至德钢业有限公司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氯离子在缝隙内的分布情况。


一、理论分析


  首先分析缝隙内外各物质的转移情况,物质质量的传递途径包括迁移、扩散、对流。缝隙内外溶液的对流可以忽略不计,只剩了迁移和扩散两种途径,所以,溶液组分的通量方程如下:


式 3.jpg


  同时,还要考虑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电化学反应产生的主要离子包括氢离子、铁离子、铬离子、镍离子这些离子水解反应式和平衡常数为:



二、数值模拟


  至德钢业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缝隙内Cl-浓度进行模拟计算。金属材料为304不锈钢,腐蚀介质为0.3mol/L的中性NaCl溶液。


1. 建立模型


  以管板式废热锅炉为例,管子材料是304不锈钢。管板和换热管之间采用胀接十焊接,但是两者之间还存在微小缝隙,缝隙深度200mm,宽度0.125mm,几何参数设置界面如图3-3所示,图3-4给出了简化的缝隙三维几何模型。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将模型简化为二维轴对称模型。划分网格,缝隙内网格细化,如图3-5所示。






2. 控制方程


  传质方程采用式(3-3).


  电场采用泊松方程,电流采用电化学方法,数据来源于极化曲线


式 10.jpg


3. 电极反应


  把极化曲线上的数据输入“内插”列表,如图3-6所示,左边的数据为极化曲线中的电势,右边的数据为极化电流。


6.jpg


  模拟中采用“二次电流分布”,即考虑欧姆极化和电化学极化,未考虑浓差极化。电解质的电导率设为0.01S/m,轴对称结构。


4. 边界条件


“绝缘”项设为默认值,初始值中的“电解质电势”和“电势”都设为0.由于缝隙两侧都是金属,因此在“电解质-电极边界面边界”选项设置中设置边界条件为“电势”,外部电势设为0.1V,其他设置如图3-7所示。


7.jpg


  在边界上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因此,需要设置“电极反应”项,具体设置内容如图3-8所示。


8.jpg



5. 物质传递


  物质传递包括电迁移和扩散两部分,如图3-9所示。“初始值”中,输入了4种离子,即Fe2+、Cr3+、Ni2+、Cl-、Fe2+浓度初始值为10-4mol/L,Cr3+和Ni2+浓度初始值为0。


9.jpg


6. 电极电解质界面耦合


  耦合电化学反应,“反应常数”中的参数分别为Fe2+、Cr3+、Ni2+对应的参数,设置如图3-10所示。在耦合电化学反应时,要选中电极界面。


10.jpg


7. 浓度


  缝隙入口处的氯离子浓度为恒定值,即为溶液中的浓度。缝隙外的介质是浓度为0.3mol/L的氯化钠溶液。外部电势取-0.2V,图3-11给出了缝隙内氯离子浓度分布。


11.jpg

12.jpg


  从图3-11中可以看出,越靠近缝隙底部,氯离子浓度越高,缝隙底部的氯离子浓度达到2.4mol/L,是缝隙外溶液浓度的8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整体溶液中氯离子平均浓度很低,但是氯离子会在缝隙内聚集,造成缝隙内氯离子浓度大大增加。在管壳式换热器中,换热管和管板之间一般通过胀接+接工艺连接,若胀接不严密,换热管和管板之间会存在微小的缝隙,而且缝隙长度尺寸较大,很容易使溶液中的氯离子在缝隙内富集,图3-12给出了2个失效案例。


  管板式换热器中,换热管和管板之间存在缝隙是普遍现象。因为在制造过程中,要消除两者之间的缝隙就需要加大胀接应力,势必引起残余应力过大,容易造成应力腐蚀开裂。但是,胀接程度过小,又为缝隙腐蚀和离子富集创造了条件。因此,胀接方法和胀接应力的控制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