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化学腐蚀原理,腐蚀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大小可以代表腐蚀速率。由于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使腐蚀电池电位减小,从而降低腐蚀速率。产生阳极极化的主要原因是在腐蚀过程中,当溶液中有氧化剂时,在阳极表面产生了保护性的氧化膜,使金属钝化。其电位正移可达0.2~2V,可使腐蚀速率降低几个数量级。


 工业上广泛应用的铁、铬、镍、钛及其合金的活化-钝化曲线具有特殊的形式,它们的活化-钝化转变的阳极极化曲线如图9.1所示。图中有三个不同电化学行为区域:活化区A、钝化区P和过钝化区T。由于极化的作用,随着腐蚀电流强度的增加,阳极电位E。升高,当阳极极化曲线达到最大值,相应电极电位为Ep,电流强度为Ip时,产生了阳极钝化,阳极过程受到极大障碍,此时电流强度突然下降到最小值I最小,Ep称为初始钝化电位,Ip称为临界电流强度。在很宽的阳极电位范围内极化时,一直保持I最小的腐蚀电流强度,此时腐蚀速率大大降低,阳极处于钝化区P。


1.jpg


 阳极电位超过Er后,腐蚀电流又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过钝化。ET称为过钝化电位,阳极处于过钝化区T,此时金属的腐蚀速率又增加。


 根据具有活化-钝化转变的金属或合金的阳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化曲线的相对位置,可以分析该金属和合金钝化状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