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不锈钢中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有σ相、x相、a相、R相、Fe3Cr3Mo2Si2相和π相等,这些相都是脆性相,对钢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都有不利影响,应尽量避免它们的析出。


 σ相是双相不锈钢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析出相,它硬而脆,可显著降低钢的塑性和韧性;它又富铬,在其周围出现贫铬区,以及它自身的溶解而降低钢的耐蚀性。与高铬铁素体不锈钢不同,在双相不锈钢中由于钼和镍的存在,特别是钼,扩大了σ相的形成温度并缩短了形成时间。相可能在高于950℃时存在并可在数分钟内析出。为避免。相的析出,双相不锈钢,特别是高铬钼的超级双相不锈钢,在固溶处理后要求快冷。


022Cr25Ni7Mo4N超级双相不锈钢的研究表明,在1060℃固溶处理和850℃×10min时效后,。相优先在α/α/y的交点处形核,然后沿a/α晶界长大,在最后阶段也可沿α/γ相界析出。σ相还可以通过铁素体以共析分解的方式(α→σ+Y2)形成。


 x相在双相不锈钢中一般在700~900℃范围内首先沿α/α晶界及a/y相界析出,析出量比。相少得多。与。相相比,它在较低的温度和较窄的温度范围存在。X相也同样对钢的塑韧性和耐蚀性能有不良影响。x相常与。相共存,但所占比例较少。对022Cr19Ni5Mo3Si2N钢的研究表明,经1100℃×1h水淬后,在750~950℃温度范围内发生α→y2+σ(x)转变,σ和x相富集铬、钼等元素。转变过程中短时间时效时,x相为主相,而二者的含量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一定时间时效后x相含量递减而。相递增,。相逐渐成主相。据此,可将x相视为σ相的亚稳相。


 在9.4.1节中述及Fe-Cr合金在铬含量超过15%时,会出现475℃脆性,其原因在于富铬的a相的析出。在双相不锈钢中也同样存在这一现象,但它仅发生在a相内,而α相是通过调幅分解产生的,其中的铬含量可在61%~83%范围内波动。


 最早在某些双相不锈钢中观察到的R相,是一种高钼的金属间化合物,分子式为Fe2Mo。以后在00Cr18Ni5Mo3Si2钢中也发现了这种相,分子式为Fe2.4Cr1.3Mo-Si,其析出温度范围为550~750℃,在550℃×10h时效后,在金属薄膜中可观察到尺寸为长50nm、宽15nm、厚小于5nm的小片状沉淀相,析出于铁素体晶内,50h后长大成不规则的颗粒,650℃为其析出峰,此时的析出量最多。R相也是一个脆性相,对钢的韧性和耐点蚀性能都是有害的。


 Fe3Cr3Mo2Si2相是在00Cr18Ni5Mo3Si2钢中发现的,是一种片状的金属间化合物。00Cr18Ni5Mo3Si2钢经980℃固溶处理后,该相的析出温度范围为450~750℃,往往在a/γ相界及α/α晶界、亚晶界上析出,有时也会以细针状向晶内衍生,并常与铁素体晶内析出的该相共存,600℃为其析出峰。该相不易长大,其析出会引起钢的脆性。


 π相是一种氮化物,首先在22Cr-8Ni-3Mo双相不锈钢的焊缝金属中发现,600℃时效时在α相晶内析出π相,同时还析出R相。π相的分子式为Fe7Mo13N4,并与α相保持一定的位向关系。π相和R相的析出引起钢的脆性,富钼的π相和R相的析出还导致其邻近的α相贫钼,降低其耐点蚀的性能。


79.jpg


 双相不锈钢中的组织转变主要发生在铁素体相中,其转变动力学可用TTT曲线或CCT、CCP曲线(连续冷却析出曲线)来阐明这一过程。图9.79为022Cr21-Ni7Mo2.5Cu1.5钢(法国Uranus 50)的TTT曲线。图9.80为022Cr25Ni7Mo4-WCuN(英国Zeron 100)和022Cr25Ni6.5Mo3.5CuN(法国UR52N+)两种超级双相钢的CCT曲线。可以看出,较高氮含量(约0.3%N)的超级不锈钢。等相的析出速率要比一般双相不锈钢(含量0.15%N)显著减缓,远低于20mm钢板水淬的速率105℃/h,UR52N+钢水淬钢板的极限厚度达100mm。


8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