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我国钢铁领域的国际化工作从翻译苏联国家标准开始,到后来的收集国外冶金产品相关标准并出版《国外标准汇编》。改革开放后,我国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成员,成为ISO常任理事国,承担ISO主席职务;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中国主导提出国际标准的制修订项目;翻译出版国家标准英文版,支撑“走出去”。
钢管领域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黑色金属管及金属配件技术委员会钢管分技术委员会(ISO/TC 5/SC 1)和钢技术委员会压力用钢管交货技术条件分技术委员会(ISO/TC 17/SC 19),两个分技术委员会现有标准分别是17项和26项(其中12项产品标准,14项无损检测标准)。目前,我国专家担任了黑色金属管及金属配件技术委员会(ISO/TC5)的主席和秘书。我国每年积极参与钢管国际标准投票,参加钢管国际会议,行使中国在不锈钢管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目前,钢管国际标准的现状是标准数量少,涵盖品种范围窄,标龄长,技术水平落后。近年来,中国加大了钢管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将逐步提出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项目的新提案。
2018年,为贯彻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中国标准“走出去”的要求,完成了国家、行业标准英文版体系建设方案的编制;完成了国标委下达的《结构用无缝钢管》(GB/T 8162-2018)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2018)等两项国家标准英文版的翻译计划。未来3年中,计划完成包括《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1)、《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 5310)、《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T 9948)、《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 第1部分:热交换器用管》(GB/T 21832.1)、《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 第2部分:流体输送用管》(GB/T 21832.2)、《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等钢管产品标准,以及《钢管的验收、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GB/T 2102)等基础标准等近20项国家、行业标准英文版翻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