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超临界火电机组。如1992年投运的由瑞士和ABB-CE联合设计供货的两台600MW超临界的火电机组;1994年投运的由苏联成套供货的300MW超临界的火电机组。这4台超临界的火电机组用材大多数与亚临界火电机组相同,但管径更大且管壁更厚,前者在高温段使用了T91/P91新型马氏体不锈钢管,后者采用了15CrlMolV贝氏体型热强钢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T91/P91不锈钢管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完成了300MW和600MW亚临界机组的优化设计。除过热器、再热器采用T91外,主蒸汽管道也采用P91取代了P22。


  20世纪90年代是冶金技术和火电设备制造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优良的新型火电机组用材日臻成熟。为适应新的要求,原冶金部组织修订了GB 5310-1985标准,并于1996年颁布实施《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 5310-1995)标准。根据GB 5310-1985标准的生产使用情况、冶金技术和热电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电力、锅炉行业对新材料的要求和意见,对该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该标准由成都无缝钢管厂和原冶金部信息标准研究院共同起草。


  GB 5310-1995标准中结合了国内外亚临界、超临界机组所用管材情况,移植了美国标准中的SA106B、SA210C、SA209T1a、T91/P91和德国的15Mo3等5个牌号,使火电锅炉各温度段的用钢更优化更经济,尤其是T91/P91牌号的引入,为我国后来T91/P91的开发,起到了标准引领的作用;制定了“高温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0.2))最小值”和“10万小时的持久强度推荐数据”供设计、使用参考;标准规定了经炉外精炼的连铸钢坯或钢锭直接轧制高压锅炉管的生产方法,对有害元素(S、P)、热处理制度、无损探伤、冲击压扁、几何尺寸等等均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使标准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90年代期间天津不锈钢管公司Φ250mm连轧管机组、衡阳钢管φ89mm连轧管机组投产后也都开始生产高锅炉管,另外,武汉471厂大顶管机组投产后,也开始生产φ400mm以上的中大口径不锈钢管。90年代末,发电设备用钢国产化措施方案项目中对成都无缝钢管厂等5个高压锅炉管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全面完成,已形成年产高压锅炉管23万t的生产能力。在规格方面,除某些特殊钢管外,我国火电机组所需的Φ(10~1066)mmx(1.2~200)mm范围内的所有规格几乎都能生产,已形成了大、中、小配套的较完整的高压不锈钢锅炉管生产体系。在品种上,20G、15Mo、15CrMo、12Cr2Mo、12Cr1MoV、12Cr2MoWVTiB、12Cr3MoVSiTiB等牌号均已批量供货,产品总体质量、数量、自给率均有很大提高,并且已有部分高压锅炉管出口,进入国际市场。但是电站锅炉急需的T91/P91及以上牌号品种尚处于试生产阶段,仍未能供货,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我国高压不锈钢锅炉管主要生产厂家2000年时生产能力及产量见表8-3。


表 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