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我从鞍钢文化技术学校轧钢专业被分配到中国第一个无缝钢管厂-鞍钢无缝钢管厂。在这里工作了四十一年,我从一名工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了厂长的领导岗位,我从一名技术员不断学习、深造、创新成为一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我的成功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自身努力、时代的机遇。在鞍钢无缝钢管厂工作的四十一年里,我感受到了鞍钢无缝钢管厂成为中国钢管事业发展的“摇篮”带来的荣誉感;体会到了鞍钢无缝钢管厂在风雨中前行的艰辛;收获了在逆境中不断拼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2009年退休至今在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做顾问,继续为我热爱的无缝钢管事业工作。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钢管发展70年,回顾我的钢管人生,我感到很欣慰也感到很有意义。


  钢管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管”,是国家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钢材,如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军工、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都离不开钢管。正因如此,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建设鞍钢“三大工程”即: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七号高炉。新中国第一个无缝钢管厂,是由苏联援建的Φ140mm自动轧管机组,主要配置:两座斜底式加热炉、一台二辊斜轧穿孔机、一台自动轧管机、二台两辊斜轧均整机、一套五机架两辊定径机、一座斜底式再加热炉+20架两辊减径机、减径后有一台靠液压缸升降热锯、两段链式冷床、两台悬臂式七辊矫直机等设备,设计能力6.19万吨/年。


  鞍钢无缝钢管厂于1950年3月开始筹建,1952年7月1日开工建设,1953年10月27日试轧成功,1953年12月26日建成投产。为了培养人才,为投产做好准备,1952年8月至1953年5月,鞍钢无缝钢管厂派出40人去苏联第一乌拉尔新钢管厂学习,他们成了鞍钢无缝钢管厂技术骨干,后来有的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和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殷渊同志曾任中共鞍山市委书记,中共十二大中央委员、寒力同志曾任宝山钢铁总厂厂长、中国第一代女轧钢工高玉英同志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1953年12月26日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诞生,全厂职工决定,取下200mm长一段钢管送给毛主席。毛主席在给鞍钢全体职工复信祝贺:“鞍钢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鞍山第七号炼铁炉的提前完成建设工程并开始生产,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投产后第二年先后试轧出锅炉管、地质管、油管和不锈钢管,1956年突破设计能力,生产无缝钢管6.6万吨/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1957年2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二冷拔车间建成投产,1958年为了满足冷拔管毛料的需求,鞍钢无缝钢管厂自行设计、制造、安装了一台简易ф76mm二辊斜轧穿孔机和自动轧管机,后来又制造了三套(红旗1、2、3号),1959年分别被调往重庆、云南、山西。1958年从苏联引进3台300KN单链冷拔机和5台两辊冷轧机及国产的两台冷拔机,组成的冷拔一车间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引进的冷拔机和冷轧机。1963年建成第二冷拔车间超薄壁旋压无缝钢管生产线;1965年国家急需一种低碳极薄不锈钢管,由于西方国家卡脖子,激起了无缝钢管厂全体职工为国家争光,为中国人民争气的热情,老工人李金山、王明阳等研究出新轧机,生产出国家急需的低碳极薄壁不锈钢管,新型轧机和低碳极薄壁不锈钢管都填补了国家空白,低碳极薄壁不锈钢管被誉为“争气牌”钢管。


  鞍钢无缝钢管厂尽管不断发动群众进行革新、创造生产国家急需的各种无缝钢管,但也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1958年前,国家就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布局建设无缝钢管厂,衡阳无缝钢管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包钢无缝钢管厂、安阳无缝钢管厂、江西洪都无缝钢管厂、山东烟台钢管总厂等,这些厂筹备时间不同,但都是在1958年左右开始建设或筹建,是国有投资建设无缝钢管厂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些无缝钢管厂的开工、生产,鞍钢无缝钢管厂都支援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1985年我去成都无缝钢管厂参观、学习,受到殷国茂厂长的热情接待,殷国茂厂长就是1960年3月第二批支援成都无缝钢管厂中的一员,现在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我又去宝钢无缝钢管厂参观、学习,受到金斗焕厂长的热情接待,金斗焕厂长是1977年去的宝钢,在鞍钢无缝钢管厂时和我都是热轧一车间技术组同事。


  1970年落实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备战方针,在全国三线地区建设了十几个小型无缝钢管厂,如吉林914厂(现首钢通钢集团磐石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江油钢管厂等,这些三线无缝钢管厂的建设,鞍钢无缝钢管厂也支援了大批干部和技术工人。吉林914厂从设备到人员全部由鞍钢无缝钢管厂援建,第一任厂长卢德新原是鞍钢无缝钢管厂热轧一车间主任,全家都去了吉林914厂。1982年宝钢无缝钢管厂建设时,时任宝钢总厂厂长的寒力同志到鞍钢求援,鞍钢无缝钢管厂支援了40多名干部和技术工人。到1983年鞍钢无缝钢管厂共计支援全国各地新建无缝钢管厂1215人,其中管理干部73人,技术干部252人、技术工人885人。这些同志后来都成为技术业务骨干和领导干部,如在宝钢总厂工作的王希槐、朱镜明、汪家铮、诸文虎、张之奇,在无缝钢管厂曾任厂长金斗焕、副厂长张福成、总工程师刘步云;成都无缝钢管厂曾任厂长殷国茂、副厂长朱维志,还有李克仁、张泽廉;包钢无缝钢管厂曾担任厂长刘凤,副厂长赵恺忱、吕国钧,主任工程师侯毅(吕国钧、侯毅同志后又调到天津钢管公司);宝鸡钢管厂蒋洪模等。1990年天津钢管公司建设时,鞍钢无缝钢管厂支援11名干部、5名技术工人。鞍钢无缝钢管厂不仅支援了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还是新建厂的实习基地,1969年接待西宁无缝钢管厂实习生60多人,1970年接待包钢无缝钢管厂实习生50多人,2005年接待包钢无缝钢管厂40多人,先后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实习生近千人。所以,我在岗期间不管去哪个无缝钢管厂都能遇到鞍钢人,全国无缝钢管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鞍钢无缝钢管厂无私的援助,鞍钢无缝钢管厂也不愧称为中国钢管事业发展的“摇篮”。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