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至1997年,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衡阳华菱不锈钢管厂凭借政策敏锐性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搏精神,将改革开放的机遇转化为衡钢的成长动力,用20年时间闯出了一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之路。


  1978年,衡阳钢铁厂更名为衡阳华菱不锈钢管厂,全年生产冷拔无缝管10010吨,高频焊接管11571吨,产品平均合格率97%以上,实现盈利130万元,荣获“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称号。1979年4月,党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从此改革的旗帜高高飘扬,改革的大潮波涛滚滚。以改革为动力,1979年衡钢抓住机遇,围绕生产关键,千方百计寻找企业快速发展的出路,大搞挖潜革新,积极拓展企业产品发展空间,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ф108机组穿孔、轧管两机联合试验和负荷试验,达到了试车一次成功的要求。


  秉承湖湘文化中“敢为人先”的精神,衡钢人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80年国家试点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衡钢率先试行厂长负责制,企业逐步呈现出加速前进的发展趋势,1984年产量、产值、利税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实现了“三超”和“三同步”,开创建厂以来最好的生产、经营局面。截止到1987年底,建厂近30年时间,衡钢累计产出各类钢管、硅铁、钢锭等产品65万余吨,其中冷拔无缝管23万吨、热轧无缝管11万吨、高频焊接管29万吨(含镀锌焊管8万吨)。其中,1982年到1987年,衡钢共生产各类钢管36.56万吨,是过去23年的总产量25.75万吨的1.4倍。


  1989年,衡阳华菱不锈钢管厂108车间、100车间屡创高产,尤其是108车间当年完成产量50042t,同比增长61.8%,投产第二年就超过设计能力,创下全国轧钢行业技改项目达产速度之最。


  1990年是“七五”计划末年,通过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和采取“两眼向外找差距、两手向内挖潜力”等措施,在全国同行多数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情况下,衡钢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仍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全年共完成产值40701万元,产量173021t,实现利税523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5%、13.8%、1.02%。与“六五”末的1985年比,“七五”期间,衡钢钢管产量增长3.15倍,销售收入增长4.88倍,利税增长3.74倍,固定资产增长3.45倍,职工人数增长2.14倍。


  1991年,最让衡钢人感到欣慰的是,炼钢车间于5月30日炼出第一炉合格钢水,结束了衡钢无自供坯的历史,全年共生产合格连铸坯3132t。108车间也在这一年进一步发挥出标杆机组的实力,当年11月份该机组产量突破7000吨大关。


  1993年,由于钢材销售处于卖方市场,钢管售价涨幅较大,当年衡钢产值达50510万元,钢管产量达到210366t,连铸坯产量达到80031t,实现利税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011万元,利润7857万元,创下建厂以来最好水平。


  前进的道路总是充满坎坷,1994年和1995年市场急转直下,为应对严峻考验,衡钢1994年首次在全国设立8个经销点,迈出了坐商到行商的第一步。


  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衡钢汇聚全员力量逆势而上,最终顺利渡过了难关。1997年,衡钢全年完成产值43270万元,钢管产量190904t,同比增长14.6%、13.4%,实现利税3203万元,其中利润1029万元,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炼钢车间月产纪录不断刷新,全年生产连铸坯124392t,同比增长37.4%。这一年,衡钢国家重点工程-高压锅炉管工程于1月26日试车成功,8月份入库第一批成品管257吨,全年共生产连轧成品管11562吨。


  到1997年,衡阳华菱不锈钢管厂已拥有ф50mm、ф76mm、Φ89mm、Φ100mm、ф108mm五大钢管生产机组和一套炼钢系统,钢管产能扩大到40万吨,一跃成为全国三大专业化钢管生产厂家之一,位居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由一个地方小厂晋升为省管大型一档工业企业,成为湖南省三大钢铁支柱企业之一。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