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物内埋地管道的配管设计


  ①. 不锈钢管道与建筑物墙、柱边净距不小于1m,并要避开基础。管道标高低于基础时,不锈钢管道与基础外边缘的净距应不小于两者标高差及管道挖沟底宽一半之和。


  ②. 不锈钢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建筑物基础时应预留洞,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净空为0.15m。管道在地梁下穿过时,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0.15m。


  ③. 两管道间的最小净距:平行时应为0.5m,交叉时应为0.15m。


  ④. 不锈钢管道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墙壁时应预埋防水套管。


  ⑤. 不锈钢管道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的地方。管道不得穿过设备。


  ⑥. 不锈钢顶最小埋设深度:素土地坪不小于0.6m;水泥地面不小于0.4m。


  ⑦. 埋地管道不宜采用可能泄漏的连接结构,如法兰或螺栓连接等,管材不宜采用易碎材料。


  ⑧. 埋地管道与地面上管道分界点一般在地面以上0.5m(有的项目统一为0.3m)处。


  ⑨. 建筑物内的地下管应尽量采用管沟敷设的方式。


  ⑩. 易燃易爆介质管道在装置外如为埋地敷设,则进入装置区界附近宜转为地上管道。


2. 露天装置区埋地管道的配管设计


  ①. 遵循埋地管道之间、管道与构筑物之间以及管道与管道、铁路之间平行与交叉的净距规定。


  ②. 埋地管道的套管应伸出道路或管沟外缘两侧不小于1.0m,伸出铁路两侧不小于3.0m。


  ③. 以上套管内不准有法兰、螺纹等连接件,管道焊缝需要探伤。


  ④. 管道高点设排气、低点设排净,并设阀门井。


  ⑤. 铸铁管或非金属管道穿过车辆通过的通道时,需预埋套管。


3. GB 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对埋地管道的配管设计要求


  ①. 埋地敷设的管道应妥善解决防冻、防凝结、吹扫、排液、防外腐蚀及承受外载荷等问题。埋地管道如有阀门应设阀井。大型阀井应考虑操作和检修人员能下到井内作业;小型阀井可只考虑人员在井外操作阀门的可能性(手操作或采用阀门延伸杆)。阀井应设排水点。


  ②. 输送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埋地管道不宜穿越电缆沟,如不可避免时应设套管。当管道介质温度超过60℃时,在套管内应充填隔热材料,使套管外壁温度不超过60℃。套管长度伸出电缆沟外壁不小于0.5m。


  ③. 不锈钢管道与管道及电缆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规定。


  ④. 从道路下面穿越的管道,其顶部至路面不宜小于0.7m(SH 3012规定装置内埋地管道的管顶距:一般混凝土地表面不应小于0.3m;通过机械车辆的通道下不小于0.75m或采用套管保护)。从铁路下面穿越的管道应设套管,套管顶至铁轨底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⑤. 不锈钢管道与电缆间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5m。电缆宜敷设在热管道下面、腐蚀性流体管道上面。


  ⑥. B类流体(按GB50316)、氧气和热力管道与其他管道的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25m;C类及D类流体管道间的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15m。


  ⑦. 不锈钢管道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当无法实现时,应有可靠的防冻保护措施。


  ⑧. 设有补偿器、阀门及其他需维修的管道组成件,应将其布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井室中,井内应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5m的维修空间。


  ⑨. 有加热保护的(如伴热)不锈钢管道不应直接埋地,可设在管沟内。


  ⑩. 挖土共沟敷设管道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规定。


  ⑪. 带有隔热层及外护套的埋地管道,布置时应有足够柔性,并在外套内有内管热胀的余地。无补偿直埋方法,可用于温度小于或等于120℃的D类流体的管道,并应根据国家现行直埋供热管道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于施工。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