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至德钢业有限公司承制的一台加氢脱硫进料、反应产物换热器,主体材料选用基层材料为14Cr1MoR,复合层材料为06Cr18Ni11Ti(化学成分见表5-45,力学性能见表5-46),其规格为Φ1300mm×(26+3)mm×6812mm。管程设计压力1.54MPa,壳程设计压力为3.17MPa,管程设计温度为375/40(℃),壳程设计温度为305/40(℃)。


45.jpg


一、焊接性分析


 1. 焊接材料 


   从表中的化学成分计算出基层材料14Cr1MoR的碳当量(C)为0.626%,可以判断该材料焊接性不好,焊接前必须要较高温度的预热,施焊时要严格控制好焊接工艺。复合板的复层Cr-Mo含量较高且其C含量较低。因此在焊接中要注意这些因素:①. 焊接过程中加热和冷却不均匀,在基层厚度方向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这种应力在不锈钢复层就会形成拉伸应力。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在某个薄弱地带开裂而形成热裂纹。②. 避免发生焊缝化学成分稀释,产生碳迁移到过渡层。


   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应采取下列措施:①. 对于复层要避免基层的碳元素迁移过渡而导致增碳,以免降低复层的耐蚀性;②. 对于基层要避免复层的铬、镍等元素过渡而导致合金含量增高。若铬、镍合金元素增高,基层焊缝中会形成脆硬组织,容易产生裂纹,影响焊缝强度;③. 焊接时采用小热输入、小截面焊道,以减少焊缝溶池过热,避免粗大柱状晶的产生。


 2. 热处理 


   14Cr1MoR钢板是低合金耐热钢,其焊缝区在回火时,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使冲击韧度下降,甚至开裂,是回火脆性的典型表现。当焊接热输入超过30kJ/cm、预热和层间温度高于250℃时,则Cr-Mo钢焊缝金属的强度和冲击韧度会明显下降。为了避开Cr-Mo钢在400~700℃时的回火脆性敏感区,同时满足设计要求,选用焊后热处理温度为704℃,恒温2h后缓慢冷却。


二、焊接工艺


 1. 焊接坡口的选择 


   坡口如图5-23所示,目的是使基层与复层交界处远离焊接时的热量集中区,避免了基层焊接时导致复层的分层。


图 23.jpg


 2. 焊接方法 


   选用焊条电弧焊,在平面位置进行焊缝正面和背面的焊接,焊后采用碳弧气刨清根。


 3. 焊接材料 


   为了保证焊缝耐蚀性、高温强度、冲击韧度和焊缝化学成分,选择与母材化学成分接近的焊接材料。复合板的基层14Cr1MoR的焊接用R307BL焊条;过渡层采用A062焊条,以保证过渡层金属的化学成分为奥氏体+少量铁素体,不出现马氏体,避免产生热裂纹;复层用A132焊条。三种焊条的化学成分见表5-47。


47.jpg


 4. 焊接参数 


   为了避免过渡层出现马氏体组织,过渡层焊接时应采用小直径、高铬镍焊条,并采用小热输入、短弧焊、快速焊,以降低对复层的稀释。还要控制好过渡层和复合层的层间温度,保证焊接接头有良好的耐蚀性。经焊接工艺评定,选用了下列焊接工艺参数(见表5-48)。


48.jpg



三、焊接时的注意事项


 1. 坡口表面20mm范围内清除干净油污、水迹和污物。焊前复层用汽油或丙酮除去油污,在复层焊缝两侧150mm范围内涂白垩粉防止飞溅粘附。打磨不锈钢焊道,要用专用的锤头除熔渣,防止渗碳。


 2. 焊前预热是有效防止焊接热裂纹的重要工艺手段,预热温度要控制在160~250℃,复层温度不高于60℃。


 3. 层间温度要控制200~250℃之间,不得超过250℃。焊接时通过控制焊接参数来控制焊接热输入,应采用多层多道焊、窄道焊及小幅摆动焊条(摆动参数为0~8mm)进行焊接。


 4. 基层焊接时,严禁基层焊条焊到复层,焊接表面应距复合界面1.5~2.0mm,超过部位需用角向打磨机打磨。


 5. 过渡层与复层焊接时要保证复层的耐蚀性,过渡层厚度为2.0~3.0mm。复层焊接时,为减少热影响区,降低合金稀释率,焊接时焊条不摆动,采用多层多道焊,宜采用小电流,直流反接。严格控制过渡层及复层的层间温度不高于250℃。



四、焊接检验


  按检测评定标准JB/T 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检测,先后对换热器的A、B类焊接接头的基层和复层焊缝进行100%.RT检测,技术等级为AB级,质量等级为II级合格;100%UT检测,技术等级为B级,质量等级为I级合格。所有焊缝的一次射线检测合格率超过98%,一次返修合格率为100%。全部满足设计图样要求。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