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管道布置设计要求规范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热力管道布置设计原则


  ①. 城镇供热管网的布置应在城镇规划的指导下,根据热负荷分布、热源位置、其他管道及构筑物、园林绿地、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②. 城镇供热管网管道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城镇道路上的供热管道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并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同一条管道应只沿街道的一侧敷设;


    b. 穿过厂区的供热管道应敷设在易于检修和维护的位置;


    c. 通过非建筑区的供热管道应沿公路敷设;


    d. 供热管网选线时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滑坡危险地带以及高地下水位区等不利地段。


  ③. 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的供热管道,可穿越建筑物的地下室或用开槽施工法自建筑物下专门敷设的通行管沟内穿过。用暗挖法施工穿过建筑物时不受管径限制。


  ④. 热力网管道可与自来水管道、电压10kV以下的电力电缆、通信线路、压缩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敷设在综合管沟内。在综合管沟内,热力网管道应高于自来水管道和重油管道,并且自来水管道应做绝热层和防水层。


  ⑤. 地上敷设的供热管道可与其他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架上,但应便于检修,且不得架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



2. 热力管道敷设方式的确定


  管道敷设方式分地上敷设和地下敷设两种方式。地上敷设又分为低、中、高支架敷设。地下敷设又分为直埋敷设和管沟敷设。


    ①. 城镇街道上和居住区内的供热管道宜采用地下敷设。当地下敷设困难时,可采用地上敷设,但设计时应注意美观。


    ②. 工厂区的供热管道,应采用地上敷设。


    ③. 热水供热管道地下敷设时,宜采用直埋敷设。


    ④. 热水或蒸汽管道采用管沟敷设时,宜采用不通行管沟敷设;穿越不允许开挖检修的地段时,应采用通行管沟敷设,当采用通行管沟困难时,可采用半通行管沟敷设。


    ⑤. 蒸汽管道采用管沟敷设困难时,可采用保温性能良好、防水性能可靠、保护管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其设计寿命应不低于25年。



3. 管沟敷设要求


  管沟敷设有关尺寸应符合表9.5.1的规定。


1.jpg


  注:当必须在沟内更换钢管时,人行通道宽度还应不小于管于外径加0.1m。


  工作人员经常进入的通行管沟应有照明设备和良好的通风:人员在管沟内工作时,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通行管沟应设事故人孔:设有蒸汽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不应大于100m;热水管道的通行管沟,事故人孔间距应不大于400m.对于整体混凝土结构的通行管沟,每隔200m宜设一个安装孔。



4. 热力管道布置间距要求


  地下敷设热力网管道的管沟外表面,直埋敷设热水管道或地上敷设管道的保温结构表面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铁路、电缆、架空电线和其他管道的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应符合表9.5.2的规定。


2.jpg

2.1.jpg

  注:①. 表中不包括直埋敷设蒸汽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管道的最小距离的规定。

        ②. 当热力网管道的埋设深度大于建(构)筑物基础深度时,最小水平净距应按土壤内摩擦角计算确定。

        ③. 热力网管道与电力电缆平行敷设时,电缆处的土壤温度与月平均土壤自然温度比较,全年任何时候对于电压10kV的电缆不高出10℃,对于电压35~110kV的电缆不高出5℃时,可减小表中所列距离。

        ④. 在不同深度并列敷设各种管道时,各种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其深度差。

        ⑤. 热力网管道检查室、方形补偿器壁龛与燃气管道最小水平净距亦应符合表中规定。

        ⑥. 在条件不允许时,可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并经有关单位同意后,可以减小表中规定的距离,或采用埋深较大的暗挖法、盾构法施工。



5. 地上敷设热力网管道穿越行人过往频繁地区,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2.0m;在不影响交通的地区,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不应小于0.3m 。



6. 燃气管道不得进入热力网管沟


  当自来水、排水管道或电缆与热力网管道交叉必须穿入热力网管道时,应加套管或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混凝土防护层与管沟隔开,同时不得妨碍热力管道的检修及地沟排水。套管应伸出管沟以外,每侧不应小于1.0m.热力网管沟与燃气管道交叉,当垂直净距小于300mm时,燃气管道应加套管。套管两端应超出管沟1.0m以上。


7. 热力网管道进入建筑物或穿过构筑物时,管道穿墙处应封堵严密。


8. 地上敷设的热力网管道同架空输电线或电气化铁路交叉时,管道的金属部分应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9. 地下直埋敷设热力网


    ①. 当直埋蒸汽管道与其他地下管线交义时,直埋蒸汽管道的管路附件距交叉部位的水平净距宜大于3m。


    ②. 直埋蒸汽管道的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9.5.3的规定。当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管道进行保护。


    ③. 直埋蒸汽管道敷设方式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直埋蒸汽管道的工作管,应采用有补偿的敷设方式;


      b. 直埋蒸汽管道敷设坡度不宜小于0.2%;


      c. 当采用轴向补偿器时,两个固定支座之间的直埋蒸汽管道不宜有折角;


      d. 无补偿敷设的外护管,直管段允许斜切的最大折角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CJJ/T104《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的规定;


      e. 当管道由地下转至地上时,外护管应一同引出地面,外护管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0.5m,并应设防水帽和采取隔热措施;


      f. 当直埋蒸汽管道与地沟敷设管道或井室内管道相连接时,直埋蒸汽管道保温层应采取防渗水措施;


      g. 当地基软硬不一致时,应对地基做过渡处理;


      h.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应进行浮力计算。当不能保证直埋蒸汽管道稳定时,应增加埋设深度或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④. 直埋蒸汽管道还需考虑设置排潮管和检查井。


3.jpg


 10. 热力网管道跨越水面、峡谷地段时,在桥梁主管部门同意的条件下,可在永久性的公路桥上架设。


 11. 热力网管道同河流、铁路、公路等交叉时应垂直交叉。特殊情况下,管道与铁路或地下铁路交叉不得小于60°角;管道与河流或公路交叉不得小于45°角。


12. 地下敷设的热力网管道与铁路或不允许开挖的公路交叉,交叉段的一侧留有足够的抽管检修地段时,可采用套管敷设。



13. 管道热补偿


   热力网管道受温度的变形应充分利用管道的转角管段进行自然补偿。采用弯管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时,设计应考虑安装时的冷紧。冷紧系数可取0.5。


   采用套管补偿器时,应计算各种安装温度下的补偿器安装长度,并保证管道在可能出现的最高,最低温度下,补偿器留有不小于20mm的补偿余量。


   采用波纹管轴向补偿器时,管道上应安装防止波纹管失稳的导向支座。采用其他形式补偿器,补偿管段过长时,亦应设导向支座。


   采用球形补偿器,铰链型波纹管补偿器,且补偿管段较长时官采取减小管道摩擦力的措施。


   直埋敷设热水管道,经计算允许时,宜采用无补偿敷设方式,并应按CJJ/T81的规定执行。



14. 阀门的设置


   热力网管道干线、支干线、支线的起点应安装关断阀门。


   热水热力网干线应装设分段阀门。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输送年线2000~3000m;输配干线1000~1500m。蒸汽热力网可不设分段阀门。多热源供热系统热源间的连通干线,环状管网环线的分段阀应采用双向密封阀门。


   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1.6MPa且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0mm的管道上的闸阀应设旁通阀。旁通阀的直径为阀门直径的1/10。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0mm的阀门,宜采用电动驱动装置。


   热水、凝结水管道的高点应安装放气装置,低点应安装放水装置。


   蒸汽管道的低点和垂直升高的管段前应设启动疏水和经常疏水装置。同一坡向的管段,顺坡情况下每隔400~500m,逆坡时每隔200~300m应设启动疏水和经常疏水装置。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0mm的热水热力网干管在低点、垂直升高管段前、分段阀门前宜设阻力小的永久性除污装置。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