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岁月如歌。九十年代初期,钢管市场开始走向疲软的下坡路。为了增强企业后劲,增强市场竞争力,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磐管厂进行了历史上第一个最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150多万元的热轧线改造,即“851”工程。该改造项目的成功,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无缝钢管生产工艺流程。之后,又开发了ф114mmx(4.5~12)mm、Φ118mmx(6~12)mm热轧无缝管,油田、油井用35CrMo、捷达轿车用15MnAl、汽车半轴管用45Mn2、石油裂化管,冷轧大小口径泵筒管等8种新产品,总产量达6130t,实现增利240万元。1990年3月冶金部质量检测中心重新对磐管厂两项部级优秀产品:低中压锅炉管和合页冷轧钢带进行质量检测,并颁发鉴定合格证书。


  因宏观经济由计划转入市场的初期,市场的疲软和无缝钢管价格的持续走低磐管厂也没有幸免。从1994年起,磐管厂的生产经营状况一年比一年艰难,钢管市场供大于求,为了使磐管能够在低迷的市场中站稳,磐管厂采取了科学有效对策。在销售上,对经济实力雄厚的老客户、大用户,宁让价格不让市场,建立起用户档案以便政策的倾斜。同时又一如既往地抓成本管理,向成本要效益。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并将指标分解到了各个车间工段班组甚至落实到人头。由于策略措施的对头,充分发挥出职工主观能动性,为管厂降低成本增加了效益。在种种举措的实施下,磐管厂硬是咬紧牙关以最小的亏损代价渡过了1995年。


  自1996年,磐管厂始终面临着外部市场销售不畅,内部原料供应不足的双重困难。但在厂党政班子的带领下,全体职工团结一心、统一思想、顽强奋战。在坚持以销定产、产销结合的策略下,又使内部改革得以继续深化。这样“一切为了生产,生产为了销售”的思路得以充分认可,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在加大管理力度后,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环环相扣,生产更加趋向系统化。


  在进入1997年后,由于钢管市场仍然萧条,使得磐管生产不能满负荷的运行。面对这严峻的形势,磐管人没有慌乱,积极地想办法、定措施,首先在全员中开展了“生存与发展”大讨论活动,使职工的思想有了更大的转变,增强了职工的效益意识,与此同时又进行节能降耗保指标攻关。加大管理力度,


  鼓励兴办经济实体,对外创收向市场要效益。在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对热轧车间设备进行了改造,新装了四架抱辊,大幅度降低了顶杆的消耗。对工具干燥炉进行了改造。冷拔机风动改为链动,冷拔制头机改造取代空气锤等一系列技改工程的实施,大大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成材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员工工作环境。


  1998年,是磐管发展史上生产经营环境最恶劣的一年,钢管市场异常萧条,形势更加严峻。磐管厂党政班子审时度势,及时决策,为适应不断规范的市场经济,在机构设置、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改革探索。为精干主体、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全方位的精减了人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非生产开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原则,实行中层干部模拟年薪制,在热轧、冷拔两大主体车间试行“集体计件工资制”,彻底打破了原有工资的发放形式,本着“同岗同薪、同岗不同薪”的原则,使职工内部形成了互相制约的利益共同体。并设立了考核工资,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强了辅助单位的创收力度,鼓励对外向社会要效益,取得了明显效果。各项改革措施深化,为管厂的生存赢得了一席空间。


  到1998年12月1日,磐管厂改制为通化钢铁集团磐石无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时,已基本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而且迎得了大量的客户。这种种措施的实施使磐管公司在困境中仍毫不迷茫的继续向前发展。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