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收集站接管数:DN40冷凝水收集站(或DN50热水或导热油收集站)每站设DN15(或DN20)接管口不少于6个;DN50冷凝水收集站(或DN80热水或导热油收集站)每站设DN15(或DN20)接管口不少于10个。每个收集站留1~2个备用口,备用口应配置阀门并用螺纹管帽或法兰盖封闭。


  ②. 根据管道布置设计需要,收集站可以采用卧式(水平)或立式布置。


  ③. 冷凝水收集站的各伴管接管口应带有各自的蒸汽疏水阀及切断阀。


  ④. 一般在3m半径范围内至少有3根冷凝液管或回水管组时,应提供冷凝液站或热水回水站。


  ⑤. 蒸汽冷凝水回流管应从总管的顶部引入;冷凝水总管高于收集站时,如果确认冷凝水回流管可能有闪蒸蒸汽时,则收集管上应加止回阀。


  ⑥. 蒸汽分配管与凝结水集合管的断面积不能小于,伴热管断面积之和。



工程应用:热水、蒸汽伴热管典型图


热水、蒸汽伴热管典型图见图13.14。


 ①. 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伴热用蒸汽设计压力,查出伴管可以伴热的最大长度。


  ②. 根据装置内需要伴热的管道数量及距离,规划出蒸汽伴热的供站及疏水站的位置及抽头数量,并根据每个伴热站位置的环境选择是采用立式站或卧式站。


  ③. 在3D模型内或管道平面图上,设计伴热连接总管及伴热供站、疏水站。


  ④. 在伴热连接表中示意出每个伴热站(疏水站)各抽头编号所伴热的管线、标示出在平面图上的起伴和终伴的位置等信息,表示出了伴热管线的总长度、管接头、活接头的材料数量。


  ⑤. 伴热供站、疏水站的位置及编号可以在管道平面布置图上查到。伴热有关的设计文件,主要包括管道平面布置图(示意了伴热站的位置)及伴热连接表。


15.jpg


工程应用:某伴热站的设计错误


  笔者在某装置中看到图13.16所示的结构,该伴热站的设计有错误。


  如图13.16(a)所示,整个伴热供站用大型钢固定在了管廊支柱上,应该是一端用固定支架,一端用滑动支架。伴管宜整体做隔热成集束布置。


  图13.16(b)所示为用一根管连接了两个疏水站,每个疏水站的抽头数量偏多。疏水器应该做隔热。


16.jpg


工程应用:某伴中管线的设计错误


  见图13.17,某伴中管线在隔热层内泄漏,究其原因是因为伴中管线在工艺管道上进行了固定,但没有设计膨胀弯。配管设计文件内仅标示了伴中管线的固定点,而没有标示伴中管线的膨胀弯。


17.jpg


工程应用:某伴热站管线限流的设计错误


  笔者参加某工程评审时,发现设计人把所有的热水伴热站供站的抽头位置都增加了限流孔板,这是设计错误。


  只有在某最短伴管的当量长度不宜小于最长伴管当量长度的70%时,才需在伴热供水/供汽管切断阀下游安装限流孔板或截止阀等措施,以保证所有来自同一站的伴管有相似的压降,以实现均匀流动。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