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三维和四维模型协同设计
工厂三维模型设计及有关国内外著名三维设计计算机软件在本书第二章进行了详细讲述。近年,在三维模型基础上,国内外专家们正在开始应用工厂四维模型协同设计,对于整个建设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专业的质量和效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计算机模型各阶段审查
1. 工厂计算机模型审查 通常在30%、60%和90%设计阶段控制点,有的大型工程项目还有10%设计阶段模型审查。
某国外工程公司各设计阶段模型检查时,按当地规范要求,除了计算机模型,还需包括各专业所有的图纸文件或阶段性文件,有的国家一些设计单位常常仅指工厂计算机模型的审查。下面仅按照主要审查模型来讲述。
2. 施工图设计模型审查 一般分为两步实施。
①. 内部评审。通常由项目经理或管道专业负责人组织管道、工艺、仪表、电气、结构、建筑、消防等各专业共同参与的模型内部评审,主要审查各专业设计内容的协调性、可操作性、维护性、安全性、碰撞检查等。
②. 联合审查。联合审查是由业主、设计方、有关撬块(Package))设计分包方等共同举行的正式评审。审查的内容包括:设计深度的进度、各设计规范规定的所有要求内容、业主对设计的修改意见等内容。
审查三维模型计算机软件有 Navisworks、eZWalker等,审查中系统应有自动编号的标签功能并自动存储。当审查意见输入系统后就可以提供详细说明。
a. 10%设计阶段,各专业协同模型设计内容应完成整个工程的30%深度。主要是设备布置方案、管廊结构层高等有关专业的方案审查。
b. 30%设计阶段,各专业协同模型设计内容应完成整个工程的60%深度(14”以上的大口径管道模型、结构一次设计条件均已完成)。这个阶段审查后,一些长周期采购的材料可以正式提出MR文件和料单。
c. 60%设计阶段,各专业协同模型设计内容应完成整个工程的90%深度(除了一些小口径管道、伴热站等内容,其他均已完成了模型设计)。这个阶段审查后,一些60%左右的管道材料量可以正式提出料单进行采购。
d. 90%设计阶段,各专业协同模型设计内容应完成整个工程模型的100%深度(轴测图已校审至少两遍,如没有太大的修改,只剩抽正式版轴测图和平面图)。这个阶段审查后,一些90%左右的管道材料量可以正式提出料单进行采购。
3. 模型审查时应避免的问题:
①. 避免仅审查管道专业的设计内容,还需包括结构、工艺、仪表、电气等各专业的设计内容。
②. 避免设计深度不达标,就开始模型审查,会影响审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