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锰、氮代镍的(AISI 200系)铬锰奥氏体不锈钢,美国AISI标准中仅有三个牌号,即AISI 201,202和205,但ASTM和UNS中则列入了更多的牌号,见表5.20。为了节镍,AISI 201和202所对应着代替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牌号是 AISI 301和302。



  美国于1955年将AISI 201和202纳入AISI标准,随后陆续为一些国家所接受。我国1975年纳入国家标准(GB 1220),牌号分别为1Cr17Mn6Ni5N(相当于AISI 201)和1Cr18Mn8Ni5N(相当于AISI 202);日本1972年纳入标准,牌号为SUS 201和SUS 202;俄罗斯(前苏联)1972年纳入TOCT标准的仅12X17r9AH4(相当AISI 202)一个牌号;英国也是仅将相当于AISI 202的牌号纳入了BS标准,牌号为284S16。日本1998年最新公布的不锈钢板材标准也已取消了SUS 201和SUS 202;我国2007年颁布的不锈钢板带材新标准(GB/T 3280-2007和GB/T 9327-2007)也未再将 AISI 201、202相对应的牌号纳入。


  表5.21列出了AISI 201、AISI 202与希望它们替代的AISI 301、AISI 302力学性能的对比,可以看出AISI 201和AISI 202的屈服强度比AISI 301和AISI302高达30%以上。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态强度偏低的不足,但强度的提高等也给习惯上按301、302和304的性能进行加工和使用时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这可能也是标准200系钢原来希望全面代替相应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未能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 21.jpg


  表5.22列出了1Cr17Mn6Ni5N和1Cr18Mn8Ni5N的耐晶间腐蚀性能并与0Cr18Ni9(304)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固溶态AISI 201、AISI 202和 AISI 304均无晶间腐蚀敏感性,而敏化态则均对晶间腐蚀敏感。但在硝酸法中,不论敏化态还是固溶态,AISI 304钢的耐蚀性均优于AISI 201、AISI 202,而敏化态AISI 201和AISI 202的耐蚀性则更远远低于AISI 304。这也是AISI 201、AISI 202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


表 22.jpg


  表5.23列出了1Cr17Mn6Ni5N(AISI 201)和1Cr17Ni7(AISI 301),1Cr18Mn8Ni5N(AISI 202)和0Cr18Ni9(AISI 304)不锈钢间耐蚀性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所试验的条件均为室温下的介质,所以它们之间的耐蚀性并未显出有显著差别。但在盐雾试验下,改型201(1Cr17Mn6Ni3Cu)的锈蚀面积高达40%~60%,而0Cr18Ni9(304)则未出现锈蚀。由于前述锰在不锈钢中对耐点蚀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含Cl的湿态(包括一些大气和水介质)环境中,AISI 200系钢的应用同样受到了限制。


  表5.23 AISI 201、AISI 202与 AISI 304耐蚀性对比


表 23.jpg


  图5.27系AISI 201、202和AISI 301、302的冷加工硬化行为。可以看出,AISI 201、202与AISI 301、302的冷作硬化行为相近。


27.jpg


  表5.24列出了两种200系钢与三种18-8型Cr-Ni奥氏体不锈钢对各种冷成型性的适应性。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对冷成型性的适应性虽无显著差别,但实际冷成型的延迟断裂敏感性304要低于201、202。304更适于冷成型。


  目前,201、202主要用于高强度、无磁等用途中。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