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管端轧薄技术(FTS),就要求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的液压小舱控制系统和传动电动机速度调节系统具备以下条件:


  1. 液压小舱控制系统在轧制过程中调整轧辊位置,使其按工艺要求校准孔型;


  2. 在液压小舱控制系统调整轧辊位置时,电动机调速系统能相应地迅速调整电动机速度,以免在机架中间产生过分的张力或推力。


 管子两端轧薄时,管子端部要施以大于管子中部2~3倍的轧制力。只有使用理想的数模,通过增大单架轧制力,补偿由此引起的辊缝变化,才能实现理想的端部壁厚轧薄。


 就液压技术而言,这种功能只有在使用具有长行程油缸的液压小舱控制系统时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级自动化层次要有适当的数模来计算作为时间函数的液压小舱位移量和电动机速度校正量。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全浮动芯棒连轧管独特的“竹节”现象有了逐步深化的认识。30多年前,Pfeiffer博士首先指出,“竹节”现象是由这种工艺产生金属流动的不均匀性造成的。这也是这种工艺固有的缺点,尽管可设法控制,但总的说来“竹节”现象仍不能得到彻底的改善。而工艺软件包的使用,特别是壁厚控制软件包的应用和管端轧薄工艺的问世,从根本上解决了“竹节”问题。这也是这种工艺扬长避短的良方。因此,这两种工艺软件包的使用,对于全浮动芯棒连轧管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与液压小舱相结合的工艺软件包在钢管厂的应用,开拓了轧管工艺自动控制技术的新领域,提出了新理念,引起了钢管界同仁的关注。


Montelatici等3位专家从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两方面论述了工艺软件包在不锈钢管厂的应用,并作了以下总结:


  1. 工艺软件包由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组成,与轧线自动控制系统组合成一体,改善了轧制状况、强化了生产管理,达到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2. 工艺软件包把生产操作的实际经验与工艺过程自动控制理论结合在一起,这是轧管工艺工程师和计算机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


  3.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采用性能良好的液压小舱作为执行元件,可以在轧制过程中实现工具位置的实时调节;


  4. 工艺软件包具有明确的技术针对性,与沿用的自动控制系统有着良好的相容性,可以配置在Level I和Level II不同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