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管厂家采用环形炉进行管坯加热操作要点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环形炉各设备的安全确认


  1. 风机启动前确认其进口阀关闭。


  2. 经常确认助燃空气温度设定值和实际值、换热器进口烟气温度设定值和实际值超过规定值。


  3. 经常确认煤气阀门开关灵活,手动、自动挡位正确。


  4. 经常确认炉用冷却水压力、流量正常,出口温度正常。


  5. 经常确认水封槽水位、各入口阀位、流量。


  6. 确认烧嘴使用情况,遇返风返火,通过正确调整加以消除,严重时将其关闭。



二、岗位基本操作


 A  点炉操作


   1. 确认机械、液压、仪表、电气试运转正常,各种介质供送到位并已允许正常使用,炉内异物已清除,具备点炉条件。


   2. 启动助燃空气风机,在空气压力控制器上设定压力为8000Pa,打开空气调节阀,使得空气总管压力与设定值一致,将控制器置于“自动”方式。以手动方式完全打开炉压控制蝶阀。


  3. 在煤气站专业人员配合下进行氮气置换和送煤气操作,爆发试验合格,具备点火条件。


  4. 煤气点火操作分冷态和热态点火,热态点火炉温高于800℃。


     a. 冷态启动时,炉门及烟道闸板全开。


     b. 各段空、煤气自动调节阀、手动阀均关闭,启动助燃风机,风压自动控制,设定值8000Pa.打开各段空气阀和烧嘴前空气手阀(开度≤30%)吹扫炉膛10min,然后关闭烧嘴前空气手阀。煤气总管压力自动控制,设定值10kPa.点燃烧嘴点火时,先将该段空气、煤气调节阀手动打开50%,稍稍打开空气手阀,配给少量的空气,将点火枪点燃,插人点火孔,先打开烧嘴煤气手动截止阀(上方),缓慢打开煤气手动蝶阀(下方),点燃以后再逐渐开大烧嘴空气手阀,调整空气和煤气手阀开度,使火焰稳定。


     c. 遵守“火等气”的原则,如熄火,应查清原因,并打开烧嘴空气手阀吹扫5分钟后再点火。


     d. 热态点火时(炉温800℃以上),炉压微负,应先打开烧嘴前煤气手动截止阀(上方),缓慢打开烧嘴前煤气手动蝶阀(下方),密切观察火焰情况,并逐渐打开空气手阀,直至保持少量煤气时火焰明亮稳定,待整段点燃后,方可投入自动控制。


 B  烘炉


   1. 严格按技术部门给定的升温曲线进行升温,手动调节燃料和空气的流量。


   2. 烘炉时以手动方式连续转动炉底。


 C 自动控制


   1. 助燃空气压力调节器置于自动控制位置,压力设定值为8000Pa。


   2. 炉膛压力调节器置于自动控制位置,炉压设定值为8~10Pa。


   3. 将助燃空气放散温度设定为490℃,并将调节器置于自动控制位置。


   4. 将换热器前烟气稀释温度设定为830℃,并将调节器置于自动控制位置。


   5. 将各段炉温调节器置自动位置前,进行下列操作:


     a. 将该段烧嘴全部投用;


     b. 设定各段空气过剩系数0.90~1.10,并将调节器置于自动控制位置;


     c. 将燃料流量调节器置于自动控制位置;


     d. 将助燃空气流量调节器置于自动控制位置;


     e. 将炉温调节器上的设定值调节到与实际值一致,而后置于自动位置。


     f. 若需改变温度设定值,每次只能调节10~15℃,待实际值与设定值一致后,可以再次调节。


     g. 各段炉温严格按技术部门给定的加热制度进行设定。


 D 停炉操作


  1. 正常停炉 


   以70℃/h降低各段炉温设定值,直到800℃为止。当炉温低于800℃时,从装料侧开始,依次逐段将温度控制器、助燃空气和燃料控制器置于“手动方式”,逐段关小煤气流量(开度)至15%,将空气阀打开15%,现场关闭所有烧嘴。关闭各段煤气调节阀、手动截止阀,依次关闭煤气总管两个手动截止阀,自动切断阀。执行管道充氮置换程序,空气阀打开,开度30%,助燃风机开度不得超过38%,PV1801开度100%至常温。当炉温低于300℃时,关闭冷却水和水封槽的入口阀。炉温低于50℃时,将附属设备、空气和燃料管道上的执行器、阀门关闭。上述操作后,应对阀门状态进行确认。


 2. 紧急停炉 


  一旦发生紧急停炉,仪表上自动连锁关闭煤气总管及各段自动切断阀导致烧嘴熄火,操作人员应立即将调节器置于手动控制位置并关闭开度(须去现场再次确认),将煤气总管自动切断阀开关手柄打到关位置。


   a. 如果紧急停炉原因是工艺参数波动瞬时超过仪表连锁停炉设定值,一般能马上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下,可待报警消除后,将仪表复位后,从九段开始逐段在仪表上点烧嘴,注意先给风再给煤气,同时派人去现场观察烧嘴燃烧情况。


   b. 如果紧急停炉不是工艺参数波动造成,不能马上恢复正常,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并了解停炉故障原因和恢复时间,协助处理故障;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关闭烧嘴前手阀。故障排除后,进行点火。点火时,若炉温高于800℃,按热态点火程序相关规定执行;若炉温低于800℃,按冷态点火程序相关规定执行。


  c. 点火后,按50~70℃/h升温,直至正常炉温。


  d. 停炉期间炉膛保持微负压。


  e. 将紧急停炉原因及处理过程记录清楚。


3. 待轧降温与关闭各段烧嘴 


  在生产中断、生产节奏降低、生产规格变化的情况下,需要降低各段的温度及从装料端到出料端关掉一个或多个段,应顺序执行下列操作:


   a. 先从仪表上手动逐渐关小该段煤气流量(开度)至15%,将空气手动置于15%,现场关闭烧嘴前煤气阀,短时间关闭(24h以内)时,可不关闭该段段前截止阀,但要加强监护;


   b. 长时间关闭(24h以上)时,关闭该段空、煤气自动调节阀,手动截止阀(如果超过15天,应再关闭盲板),进行氮气置换;


   c. 严格执行待轧升、降温制度,及时准确地降低各段炉温设定值,根据生产需要,按照待轧升、降温制度,在恢复生产前一定时间,重新投用某段及逐渐升温。


E 机械操作


 1. 操作前准备


   a. 检查装、出料机、炉门、炉底机械及液压站等机械设备情况是否良好;


   b. 检查冷却水运行情况是否正常;


   c. 操作前必须得到机械、电气、液压人员的允许;


   d. 启动环形炉液压站。


2. 正常生产操作


   按生产计划核实待装炉与准备出炉的坯料。装料前和换炉号时,通过GE6+终端页面与生产计划核对装、出炉管坯的炉号批号等参数,如发现不符时,需及时更正。不同炉号的管坯间至少空出2个料位、不同批号的管坯间至少空出3个料位。在GE6+终端页面上确认运行周期。长度小于2700mm的坯料,交叉布料,出料时正确选择前、后位。


3. 停机操作


   a. 紧急停机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可立即按下“紧急关断”键,用以实现在任何工作阶段关掉机器。紧急停机后,如果装出料夹钳还在炉内,应通过现场绞索将机器拉出炉外,并停止于基本位置上。


   b. 正常停机 


     采用必要的操作,将机器停止在它的基本位置上,停液压站。



三、工具更换程序


 A 调换生产规格和正常检修时炉温控制操作


   1. 遇到生产规格调换时,应将炉内管坯出空,执行隔段降温即当坯料转到第二段中间后降第一段温度,依此类推。


   2. 坯料出空后,1250℃保温。


   3. 加热Φ210mm、Φ230mm管坯时,不点第一段烧嘴,加热Φ270mm、Φ300mm、Φ310mm、ф350mm管坯时点第一段烧嘴。


   4. 配合检修需要,进行关停烧嘴、置换氮气等操作。


   5. 根据管坯规格不同,执行相应的加热制度。


 B  大换生产规格时装料操作


   1. 装料前,在终端页面上修正并确认待装管坯的各项参数。


   2. 按技术规程要求确定装料步距。


   3. 提前调试并根据装、出料夹钳的不同需要,要求机电人员调整各传感器位置。



四、换热器使用注意事项


   1. 正常运行时换热器人口烟气温度不得超过850℃,如果实际温度超过设定值,换热器保护系统将控制冷却空气管道阀门,加大冷风量。若效果不明显,可进行温度设定值减量。


   2. 在炉子点火升温时,需供给相当量的空气,以避免在烟道内发生二次燃烧。


   3. 炉子运行时,应保持稀释风机常开。


   4. 在有烟气流经换热器时,必须有助燃空气流经换热器。


   5. 换热器钢管表面积灰只能用压缩空气或水蒸汽吹扫,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使用砂磨或钢丝刷。



五、调整要点


 当发生下列参数异常时,会导致环形炉联锁停炉故障,因此在控制时要特别引起重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停炉,影响生产和损坏设备。


 A 环形炉主要联锁停炉条件


    1. 煤气主管进口压力过低:低于4 kPa;


    2. 助燃空气主管压力过低:低于3 kPa;


   3. 炉用冷却水压力过低:低于0.15 MPa;


   4. 压缩空气压力过低:低于0.3 MPa;


   5. 助燃空气温度过高:高于530℃;


   6. 换热器前烟气温度过高:高于950℃.


B 预防环形炉连锁停炉的控制方法


   1. 要加强监控,发现各能源介质异常要及时通知调度室联系相关部门处理。


   2. 如果发现能源介质异常,为防压力过低引发联锁停炉,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降低其使用量,以维持其压力。


   3. 为防止烟气、助燃空气温度过高引发连锁停炉,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降低第一段的煤气量和温度。


   4. 长料后为短料或检修空炉时,提前调整一、二段炉温及煤气流量,防止换热器前烟气温度和助燃空气温度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