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是指材料受力时,当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会产生显著变形而不立刻断裂的性质。卸载后的残余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常用的塑性指标有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1. 断后伸长率(力学符号A,英文缩写EL)
断后伸长率是材料从发生塑性变形到断裂的总的伸长长度与原有长度的比值,即
断后伸长率是衡量金属材料塑性的指标,工程上通常按断后伸长率的大小把材料分成两大类,断后伸长率大于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低碳钢,奥氏体不锈钢等;而把小于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铸铁,高碳马氏体不锈钢等。一般来说,脆性材料抗拉强度低,塑性差,抗压能力强,价格低廉。金属材料的断后伸长率大,就是其允许的塑性变形程度大,抗破裂性能好,对拉深、翻边、胀形各类变形都有利。金属材料的用途不同对塑性的要求也不同,比如对于用作冲压材料就要求塑性较好的材料,用作结构件的材料就要求强度较高的材料,以满足结构件稳定性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材料的翻边系数和胀形性能的杯突试验(埃里克森值)都与延伸率成正比关系。
2. 断面收缩率
试样拉断后,断后试样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So-Su)与原始横截面积(So)之比称为断面收缩率。符号为z,即
断面收缩率z等同于旧标准φ(希腊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