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我被分配到鞍钢无缝不锈钢管厂时,当年只生产了6.3万吨,是上一年产量的48%。全面恢复生产后我被分配到热一车间加热炉工作,每天都在超过60℃高温下拿30多斤重的锻造翻料钩,把加热炉里的管坯一根一根从加热炉尾端翻到加热炉头部,管坯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从常温加热到1280℃左右适合轧制,我的钢管人生就像被加热的管坯一样,一边向前走一边被加热,一边脱掉一些氧化的东西而变得成熟起来。由于我的努力,车间领导先后又把我调到曼式穿孔机组和减径机组工作。在本岗位轮换休息时我又到自动轧管机组和均整机组帮忙,在我不断努力下对“五大机组”的调整技术、操作技术有所了解。由于年龄小,工作肯干,1972年经厂党委研究保送我到鞍山钢铁学院轧钢专业学习。1976年毕业回到鞍钢无缝钢管厂ф140mm自动轧管机组做一名技术员,一年后,我做乙班工长兼技术员,我带的乙班产品质量指标,成材率指标连续创历史记录,我连续被评为“鞍钢质量标兵”和“鞍山市质量先进个人”。


  1980年我被提拔为厂调度室主任,后来又担任ф140mm自动轧管机组和冷拔车间副主任,1983年9月被鞍钢公司任命鞍钢无缝不锈钢管厂生产副厂长。1984年,在厂党委和厂长王泽普的领导下,鞍钢无缝钢管厂在没有改造的情况下,靠加强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使产量突破20万吨大关,创历史纪录。在产量创纪录的同时,品种规格不断扩大,可生产不钢种254个,不同的钢管规格37000个,产品覆盖石油、化工、锅炉、地质、航空航天、轻工、兵器等各个领域,辐射全国29个省自治区并有一部分产品出口。1984年7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来鞍钢视察,并在鞍钢无缝钢管厂听取三个单位汇报,我代表无缝做了工作汇报,得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肯定和好评。1985年2月5日,我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青年厂长之一,在中南海怀仁堂收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接见。


  1987年10月鞍钢准备利用意大利政府低息贷款建设一套年产50万吨的ф250mm MPM连轧机组,来满足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鞍钢成立大无缝厂筹备组,我被调到鞍钢大无缝筹备组任负责人,负责与意大利设备厂家相关人员的技术交流、商务谈判、合同文本编制等。为了进一步了解当时无缝钢管生产的国际水平,同年10月随鞍钢总经理李华忠赴意大利达涅利公司、因西公司、美国石油管加工设备的研究机构、北极星无缝钢管厂和德国德马克公司考察。在大无缝筹备期间编写了ф250mm MPM 连轧机组教程、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等。由于我是技术人员介入商务谈判并起到很好的作用,被公司总结一条在冶金部推广的经验“技术人员管商务”。


  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资料的产销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计划来安排。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主动请缨下,国家从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最终将“大无缝”项目落户在了天津。天津市政府抓住机遇,选择了由德国、意大利、美国分别引进炼钢、轧管、管加工设备的技术方案,其中轧管部分从意大利全套引进了ф250mm限动芯棒连轧机组。1989年开工建设,1992年建成投产。


  1995年5月随鞍钢总经理刘玠去日本考察钢铁企业,我重点考察了日本住友无缝钢管厂浮动芯棒连轧机组,使我对无缝钢管生产工艺又有了新认识。


  1997年7月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1998年国家决定关停落后轧机和小型轧机,限制主要无缝钢管厂产量;这一时期民营资本开始进入无缝钢管生产领域并迅速崛起;上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这一时期的钢管市场呈现下行、价格下降、竞争加剧,尤其对国有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1999年,共和国无缝钢管的长子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的诞生地鞍钢无缝不锈钢管厂,由于设备陈旧、管理不善,在市场冲击下走到了将被淘汰的边缘,当年亏损共计5000多万元。鞍钢规划部提出方案,无缝不锈钢管厂全部停产,把场地划归到中型轧钢厂,建一套新的中型材轧机,在这种情况下我被鞍钢集团公司调回鞍钢无缝钢管厂任厂长。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我提出:(1)加强管理,堵住漏洞降成本。(2)提高质量,满足用户赢得市场。(3)小改小革为生存,大的改造为发展的工作方针,开始了我的钢管人生的重要时期。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