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金洲-一颗金色的明珠,不断追求着用管道联通世界,以实业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她历经39年的风雨洗礼,谱写了从无到有、跨越成长、自精而强的壮丽诗篇。



一、创业与奋进


  20世纪80年代,风雷激荡和创造奇迹的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升山镀锌厂(金洲管道前身)犹如千万个当时破土而出的企业,在1981年5月由升山人民公社、湖州农机锻压厂、中国农业银行湖州支行信托公司各出资15万元共同出资组建,选址在318国道旁,南靠申湖水运航线,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经过近一年的筹建,于1982年3月正式投产,主要经营镀锌钢管。


  创建初期,生产设备十分简陋,基本上为手工操作,主要原材料为钢管、锌锭和硫酸,钢管购进后先要用榔头敲击处理管内外表的严重铁锈,然后再放到酸洗池中酸洗以节省酸液和提高效率;抹锌则用铁钳夹住滚烫的钢管进行人工抹锌,劳动条件十分艰苦。由于钢管内壁无法人工抹锌,锌耗较大且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受三方投资影响,内部遇事扯皮,工厂领导基本上没有自主权,一切都要看各自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行事,加之经营管理不善、技术不过关,投产四个月后便出现难以为继、被迫停产,至1982年底决算亏损近10万元。投资三方矛盾重重,由于资金大部分筹建了厂房和购买设备,无法抽回资金,经湖州市政府协调后最后交由升山乡人民公社经营,重新组织生产。


  由于当时缺乏技术和经验,加上采购来的钢管质量不高,生产的镀锌钢管始终存在漏镀和镀层不均匀等缺陷,钢管表面经常出现黄豆大的斑点,时间一长就容易生锈,不能提高产品合格率就会产生亏损。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公司专程邀请了上海劳动钢管厂的技师进行指导,钢管的镀锌质量问题终于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为工厂恢复正常生产扫除了拦路虎。同时又开展了从电镀锌到热浸镀锌的技术改造,稳步提高产品质量。1983年9月,工厂发出通知,让回乡务农的职工来厂里上班,工厂正式恢复了生产。通过机制改革和规范管理,工厂很快走上了正常轨道,至1983年底的短短几个月,工厂一举扭亏为盈。


  1985年,公司领导班子认准时机、赴沪联营,与上海自行车辐条厂开展技术协作生产“K”字牌自行车镀锌辐条,试产不到2个月产品质量就达到“K”字牌标准优质品要求。投产仅4个月就收回约50%的投资。次年5月26日,建立了上海自行车辐条厂第二分厂。后来又筹措资金扩建了两条14G“K”字牌自行车镀铬辐条生产流水线。1987年5月,经上海市轻工业局等有关单位技术鉴定,获得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达到出口标准。同年12月实现了批量出口,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企业经济效益持续递增。


  1989年镀锌管市场发生巨变,国营大钢厂的镀锌管产品纷纷抢占市场,工厂经济效益滑坡、被迫停产,企业经营面临严重的困难,此时多亏工厂另一主导产品的自行车辐条畅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由于不能自主生产焊管,限制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于是公司举债建设高频焊管生产线。1991年9月,第一条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生产线正式竣工投产,最大生产能力为6000吨/年,迈出了由加工型企业向制造型企业转变的第一步,同时企业更名为湖州市金属制品总厂。


  由于产品质量稳定、市场销售举措得力,产品销售量远超过企业的生产量。1992年,公司又顺势扩建第二期《年产1.4万吨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项目》,至年底第二条高频焊管生产线竣工投产。同年,湖州金属制品总厂与香港富春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浙江万富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于1992年9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10月24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成立,企业由生存期进入快速发展期。至1992年底,企业的固定资产从建厂时的33万元发展到2000多万元,自有流动资金达800万元,职工800余人,年产高频焊管和热镀锌管各4万吨,“K”字牌自行车辐条4亿支,产值从1983年的51.7万元发展到9000万元,税利达720万元,被列入全国最大500家乡镇企业。



二、改革与跨越


  在我国企业改革的历程中,1993年是一个标志性的重要里程碑。是年正式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问题,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1993年8月10日,湖州市计委、市体改委批准在以湖州市金属制品总厂为核心企业的基础上组建浙江湖州金辉企业集团公司,同时实施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要求企业经营者和职工股占总股本的70%以上,其中主要经营者要占到35%。


  金洲管道改制前后,中国正陷入价格闯关失利、货币化程度过高、通货膨胀、生产停滞的严重经济危机之中,宏观调控导致的银根趋紧、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严峻形势,使不少有色金属制品为主导产品的企业陷入开工不足、效益急剧滑坡的困境。企业危机根源在销售,经公司对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得企业从管理到营销都更具有生命力,特别对紧密层的7家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了独立核算、分灶吃饭、盈亏自负的生产经营责任制,让各分厂具有二级法人资格,将生产、销售、人员、分配等多项权力下放给分厂,同时,集团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实行分厂扩权后的效果很快显现,如原先一直局限于生产大路货品种的钢管厂,通过调整钢管壁厚分类而大幅增加了焊管、镀锌管的规格品种,仅DN15镀锌管一个大类规格就开发了7个品种,虽然增加了生产难度,却因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而扩大了市场占有率。分厂扩权后集团的销售收入、利税、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创利税等指标均比上一年有了较大的增长,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评定为1994年度中国金属制品业最大企业第46位和浙江省最大工业企业第95位。同年,“金洲”商标正式注册使用,全面开启品牌化之路。


  1998年,公司成功开发了钢塑复合管、大口径双面涂覆钢管和聚烯烃塑料管,形成了新一代“绿色管道”系列产品,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技产品”,并首次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接收兼并了破产的湖州钢铁厂,专门组建了圆通公司(浙江金洲管道工业有限公司前身),稳妥安置了原湖钢的职工,为湖州当地的经济改革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至1999年,公司形成了年产各类管道30万吨发展规模,位居全国前茅。


  2002年,开始投资兴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ERW630直缝焊管生产线,2005年正式投产,部分管道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如海底油气管线用X65M、X70M钢级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等,结束了我国海底管线用ERW钢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次年引进了战略合作伙伴“中海油”,合资组建中海石油金洲管道有限公司,成为国际和国内管道重点工程的优秀供应商,推动企业进入了国际高端石油天然气管道市场。


  2009年,投资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20万吨高等级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等项目,并成功研发出钢级为X80级的规格口径为1219mmx18.4mm的螺旋缝埋弧焊钢管。同时联合国家级核心科研机构-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创建了“金洲管道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为管道产业振兴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0年7月,金洲管道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挂牌上市(证券代码002443),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掀开了“金洲管道”发展的新篇章。2011年,与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公司以增资控股方式组建了张家港沙钢金洲管道有限公司,建设一条年产20万吨石油天然气输送用JCOE钢管生产线,填补了公司直缝埋弧焊钢管产品的空白,并于2012年投标承担了全国第一条输煤浆管线-神渭管线工程的供管。2013年,公司投资6亿元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德国西马克梅尔公司的二步法预精焊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产品钢级可达X100,最大壁厚25.4mm。2014年,公司投资建设了《年产10万吨新型钢塑复合管项目》,打造了国内自动化水平最高的钢塑管生产基地,引领建筑给排水、城镇燃气领域钢塑复合管行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公司年产石油天然气等各类管道超过150万吨,拥有八大系列数百个规格品种和新一代健康环保型“绿色管道”系列产品,主导产品有中大口径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螺旋缝双面埋弧焊钢管、石油天然气防腐管、钢塑复合管、大口径双面涂覆钢管、聚烯烃塑料管及热浸镀锌管。


  热浸镀锌钢管是公司的传统拳头产品,年产能达60万吨,涵盖公称通径DN15mm至DN250mm,其中燃气专用热浸镀锌钢管实现在线去毛刺和涡流探伤、锌层平均厚度不低于500g/㎡、100%水压检测等先进工艺和检测手段,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具备更强防腐性能的预涂环氧防腐底漆钢管(简称涂漆管),成为香港煤气、港华燃气、新奥燃气、华润燃气、中国燃气等国内各大燃气公司的一级管道供应商,争创国内燃气专用镀锌钢管第一品牌。


  钢塑复合管为新一代绿色管道系列产品,年产能15万吨,涵盖公称通径DN15mm至DN300mm,主要分为涂塑钢管、衬塑钢管和双面涂覆管三大类,采用全套自动化生产线,产品产销量稳居行业前列,为威立雅水务、中国水务、北控水务等大型水务集团的重点供应商。公司为《钢塑复合管》(GB/T28897-2012)国家标准的主持起草单位,同时专业生产钢塑管配套管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着力打造系统供应商。


  螺旋缝埋弧焊钢管是公司进军高端能源管道市场的重点产品,年产能60万吨,涵盖直径219mm至2620mm,最高壁厚达25.4mm,其中预精焊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引进德国西马克梅尔的先进工艺和装备,工艺技术处国际领先水平。公司重点参与中哈天然气长输管线、中哈原油管道工程、中缅天然气和原油管道工程等,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巨头的一级供应商。


  直缝高频电阻焊钢管采用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年产能45万吨,涵盖直径89mm至610mm,其中中大口径(219~610mm)高频直缝电阻焊钢管生产线与中海油合资,主要设备从美国进口,产品主要应用于输送管、流体管以及油井套管,结束了我国海底管线用ERW钢管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部分规格钢级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小口径(60~219mm)直缝电阻焊钢管产品重点参与了国家电网皖电东送、浙北至福州、淮南到上海等多个特高压输配工程建设。


  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生产线由公司与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合资,年产能20万吨,涵盖直径406~1626mm,该生产线配备了多套先进的无损检测和试验装备,产品主要用于陆上和海上石油、天然气、化工、煤浆、矿浆、水等介质的输送用管,参与了我国第一条输煤管线-神渭管道输煤项目建设。


  FBE/2PE/3PE防腐工艺采用德国瓦格纳尔静电喷涂和南塑挤出缠绕等高品质生产线,能生产口径2220mm以下单层PE、二层PE、三层PE石油、天然气防腐管以及大口径内层、外层和内外层FBE市政给水排水管道,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及城市燃气、热力和原水、污水管网等领域。


  公司各类管道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城市管网、化工、给排水、建筑、通讯、电力和结构用管等领域,畅销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形成科技含量高、品种规格齐、综合性能好、应用范围广的经营格局,参与了中哈、中亚、中缅等国际长输油气管线、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神渭输煤管线和国家电网特高压电力铁塔等中外重点工程,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及国内各大燃气、自来水公司的管道优秀供应商。金洲管道成为国内唯一覆盖油气输送全流程,拥有从上游油气集输、开采,中游主干支线输送、城市管网输送,到下游入户管网的油气输送一体化龙头企业。



三、光荣与梦想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金洲管道的发展予以了殷切的关怀和指导。2002年12月,刚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金洲管道考察,冒雨走访了钢塑管车间、大口径涂覆管车间、镀锌车间等生产现场。此外,张德江、马凯、王忠禹、夏宝龙、吕祖善、袁家军等各级主要领导均现场考察过金洲管道,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和鼓励。


  30多年来,金洲管道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嘉奖。早在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先后评为中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中国100家最大金属制品企业;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金洲”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行政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我国管道行业第一家获得该项殊荣的企业;2008年被国家五部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入围由浙江省政府评定的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2010年荣获湖州市首届政府质量奖;2013年被科技部、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评定为第五批创新型试点企业;2018年被国家工信部评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此外还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浙江省绿色企业、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浙江省节能先进单位等。


  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院士专家工作站、CNAS认可检测实验室、省级企业研究院等一系列科研平台,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中国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浙江制造产品、美国API SPEC 5L、APISPEC 5CT,欧盟CPD89/106/EEC、PED97/23/CE、TUV、DNV、UL等认证,多个主导产品被认定为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优质产品”和“特优质量产品”,拥有第三方权威机构鉴定验收科技成果58项,累计获28项省部级(市)科技奖,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16件,其中发明专利47多项,主持或参与了41余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发表科技论文96篇。


  金洲管道紧紧抓住能源发展格局变化推动管道产业大发展机遇,依托多年来在管道制造业领域积累的技术、管理、装备、品牌等优势,坚持产能提升与转型升级相结合、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做精做强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新建改建与收购兼并相结合和市场导向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的企业发展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结合管道制造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立足长三角打破传统模式,构建聚焦发展模式创新,通过新增项目调整产品结构、科技创新提升存量产能、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加快兼并重组等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巩固提升管道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规模,打造国家管道先进制造业基地,实现“由精到大、自精而强”的强盛之路。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