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eiffer 博士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称:“若要探讨1886年后无缝不锈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就会发现这一技术沿着两个方向在发展:一方面是斜轧穿孔和延伸技术的多样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是Heinrich Ehrhardt 研究的水压冲孔工艺的发展,Ehrhardt于1899年在他的 Dusseldorf的 Reisholz 建立了顶管工厂。”当时,Ehrhardt从曼氏兄弟初期所遇到的困难中吸取教训,他研制出的水压冲孔工艺,对管坯质量的要求没有斜轧穿孔工艺那么高,环式孔型顶管工艺基本上是拔制工艺,因此Ehrhardt轧管工艺是完全不同于曼内斯曼穿孔工艺的另一条途径。


  在19世纪80年代艾哈德也曾发现圆钢斜轧时工件中心发生撕裂,产生孔腔的现象,但是他对这一现象不够敏感,后来只好另辟蹊径,发展另一种生产空心坯的工艺,在1891年发明了水压冲孔工艺,比曼内斯曼兄弟发明斜轧穿孔晚了6年,通常所讲的“艾哈德工艺”(Ehrhardt Process)乃由水压冲孔和顶管延伸两个工艺过程组成。1893年初艾哈德在德文《钢与铁》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水压冲孔工艺是生产空心坯的新工艺,它与斜轧穿孔工艺截然不同,它对不锈钢管坯质量的要求没有斜轧穿孔工艺那么高。采用顶管环顶制无缝不锈钢管的工艺则要发明得晚一些,艾哈德是在1899年在杜市的Reisholz地方建立Rheinmetall工厂时采用顶管环以延伸冲孔坯,由此正式诞生了艾哈德工艺,亦即顶管工艺。他在1902年的德国钢铁工程师年会上发表论文,阐述艾哈德工艺的技术内涵,并在英美两国申请了专利。


  艾哈德在杜市Reisholz 区建立不锈钢管厂与德国海军部的订货有关,德国海军部于1898年2月提出一份无缝不锈钢管订货单,由于数量大,而且要求交货时间紧,因此海军部明确表示位于杜市的曼内斯曼钢管公司和 Rheinmetall工厂都参与生产,艾哈德原来采用穿孔和热拔相结合的办法生产钢管,他接受这份订单后,就在Reisholz建立不锈钢管厂,在水压冲孔工艺的基础上添加空心坯延伸工艺即采用顶管坯的顶管工艺,于是诞生了完整的艾哈德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