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之交无缝不锈钢管生产成为钢铁工业一个重要分支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又面临另一个世纪之交了。在这110年的时间里,七种轧管工艺的形成以及连轧管工艺的长足进展约占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时间区段,接着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几种经典轧管工艺的翻新,由此造成多种工艺的并存。这样一种“推陈出新、重新组合”的趋势已基本终结,这可作如下理解:


  1. 各种穿孔工艺诸如曼内斯曼穿孔工艺、斯蒂弗尔穿孔工艺以及压力穿孔工艺和锥辊式穿孔工艺相比较均已逊色,故在变形第一阶段已无别的工艺可供选择。


  2. 几乎所有可以翻新的古老工艺均已翻新,如出自顶管工艺的CPE工艺、出自三辊轧管工艺的高效能三辊轧管工艺、出自狄赛尔轧管工艺的Accu-roll轧管工艺,继全浮动芯棒连轧管工艺之后,又出现了半浮动芯棒及限动芯棒轧管工艺,因此,也就基本上无“陈”可“推”了,换句话说,“推陈出新”已见底。


  3. 在变形的第三阶段(精轧阶段),张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传动系统方面突破了过去,“单独传动”、“集体传动”的框框,出现了混合传动方式(MD-SRM).斜轧扩径工艺也更新为NRE工艺。


以上技术发展构成了PQP、CPS工艺的基础。


 在世纪之交展望不锈钢管生产工艺发展时,有以下几个值得思索的问题:目前这种多种工艺并存的局面还会持续多久?哪些工艺会继续存在并发展?哪些工艺将被淘汰?会不会有更大的突破?对以上几个问题,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1. 某些比较古老的工艺如在大口直径生产领域中的周期轧管工艺和自动轧管工艺将会被MPM(或PQF)+NRE的工艺所取代;在小口径不锈钢管生产领域中的自动轧管机组将会被长芯棒连轧管机所取代,这几乎已成定论。


  2. 长芯棒连轧管工艺将进一步发展,其方向可能是:一架内的轧辊数朝三辊方向发展;整个轧机机组朝紧凑式方向发展;减少机架架数,进一步发挥MINI-MPM在小口径不锈钢管生产领域内的优势;在连轧管工艺内部,其支类可能会有所简化,从长远来讲,不会总是三种工艺并存。


  3. CPE工艺、新三辊轧管工艺和新狄赛尔轧管工艺可能会共存一段时间,因为目前这些工艺适合小产量、低投资的要求,但什么时候受到紧凑式连轧管机的影响尚拭目以待。新三辊轧管机能否真正做到兼顾厚壁和薄壁不锈钢管生产,尚待验证。


  4. 对无缝不锈钢管生产来说,真正的突破是“两阶段轧管工艺”。CPS工艺在TOSA厂的应用,不算成功,但这种崭新的工艺,可能还会有进一步发展。另一个办法是采用连铸空心坯以实现两阶段轧管工艺。连铸空心坯这一技术比薄板连铸要老一些,但迄今未结硕果。它的成功将会剧烈地改变现有轧管工艺。


  5. 三辊行星轧管机可说是前途未卜。自从美国Hunt厂采用这种工艺失败后,迄今在钢管生产领域内应用这一工艺的仅德国ESW不锈钢管厂一家,这种工艺能否发展成为一项常规性的钢管生产工艺,似乎否定的面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