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我国标准化工作处于调整转型阶段,对现有不锈钢牌号系列及标准先后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清理整顿。第二次清理整顿,根据1982年颁布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实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战略,标准体系和标准结构打破了苏联的框框,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第三次清理整顿,根据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标准按属性(强制性或推荐性)和级别(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划分,建立了我国不锈钢牌号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
20世纪80年代,为了使我国不锈钢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对现有不锈钢牌号系列及标准进行了第二次清理整顿。1982年就我国不锈钢系列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ISO、ASTM、JIS、DIN、TOCT等国外标准研究分析,认为日本标准通用性较强,其牌号大多数与美国、西欧及国际标准的牌号相对应。因此决定以采用日本JIS不锈钢标准体系为主,结合中国国情,对现有标准体系进行修订、补充,共制修订不锈钢标准34项,其中新制定标准28项(国家标准23项、国家军用标准2项、冶金部标准1项、冶金部推荐性标准3项),标准总数共43项(见表2-4-2),从而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新不锈钢标准体系,标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GB 1220-84标准保留了GB/T 1220-75标准牌号16个,新增加了易切削不锈钢(Y1Cr18Ni9、Y1Cr18Ni9、Y1Cr13、Y3Cr13和Y11Cr17)和当时新研发的牌号,如含氮超低碳不锈钢(00Cr18Ni10N 和00Cr17Ni13Mo2N)、超低碳铁素体不锈钢(00Cr30Mo2和00Cr27Mo)和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0Cr26Ni5Mo2和00Cr18Ni5Mo3Si2),共有55个牌号(见表2-4-1)。除GB 1220-84标准中55个牌号外,其他不锈钢品种标准中还有62个牌号,使我国不锈钢标准牌号达到117个,其中奥氏体型71个、铁素体型18个、奥氏体-铁素体型4个、马氏体型21个和沉淀硬化型3个。
20世纪90年代,我国参照日本和国际标准体系,对我国不锈钢管标准进行了调整,分为无缝管和焊接管两大类,同时每个系列又细分为结构用、流体用、锅炉用及热交换器用管,如GB 2270标准分为结构用(GB14975)和流体输送用(GB 1497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国对现有不锈钢牌号系列及标准进行了第三次清理整顿,废止了部分不使用的标准,对保留标准的属性和级别进行划分。除锅炉用和医疗用不锈钢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外,其余均为推荐性标准,并将《不锈钢热轧钢带》(GB 4230-84)、《焊接用不锈钢丝》(GB 4242-84)等6项国家标准调整为行业标准(见表2-4-3)。此外,1990年国家还将不锈钢材列人生产许可证产品发证目录,对规范标准的实施,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修订不锈钢标准共24项,其中新制定16项(国家标准5项,国家军用标准8项,行业标准3项),标准总数达51项(见表2-4-3)。GB/T1220-92标准保留了GB 1220-84标准中56个牌号,新增加了1Cr18Mn10Ni5Mo3N、1Cr18Ni12Mo3Ti、0Cr18Ni12Mo3Ti、1Cr18Ni12Mo2Ti、4Cr13、9Cr18、9Cr18Mo、9Cr18MoV等8个牌号,共64个牌号(见表2-4-1),加上其他品种标准中26个不锈钢牌号,此时我国不锈钢标准牌号共有90个。另外,GB/T 1220-92首次在标准中明确了1Cr8Ni8Ti和1Cr8Ni12Mo2Ti为不推荐使用的牌号,同时考虑我国资源情况,下调了0Cr18Ni9(原0Cr19Ni9)、00Cr19Ni10 (原00Cr19Ni11)、Cr18Ni10Ti(原0Cr18Ni11Ti)等3个牌号中铬、镍含量。
至德钢业,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给出参考建议,为您提供高性价比的不锈钢管道及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