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国不锈焊管工艺发展的重要基地,上海解放后,小直径直缝焊管生产蓬勃发展,“一五”前期已发展至近百家,但这些厂家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生产以手工为主,质量不高,仅能生产床架管、电线套管,后来又开发了自行车车驾管、水煤气管等。1957-1958年,上海将80余家焊管厂改组为24家。
为了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步伐,“一五期间”我国从苏联、德国先后引进了3套低频电阻焊管机组,分别建设在首钢轧钢厂(φ102mm机组)、天津轧钢一厂(φ60mm机组)和上海自行车厂(Φ32mm 机组),加快了我国不锈焊管工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步伐。尤其是首钢Φ102mm机组,在1959年建成并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无论是在钢管品种、质量还是在设备国产化方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焊管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上海又建设了几家不锈焊管厂,包括上海市劳动不锈钢管厂、上海延安钢管厂(原公私合营)、上海钢管厂(前身是上海焊接钢管厂)。尤其是上海钢管厂的建立,其一期工程年产焊管2.4万吨,二期工程又增加了3.2万吨不锈焊管(焊管规模扩大到年产5.6万吨)和2万吨无缝钢管,建厂当年,就建成投产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条低频焊管生产线。该生产线的焊速比多头排焊机效率提高10倍以上,不锈焊管质量也有提高,该钢管厂的建立,使上海地区的不锈焊管产量大幅度增长。
1965年,上海劳动钢管厂建成国内第一条热镀锌生产线,开启了国内镀锌钢管的生产;1969年上海钢管厂、上海沪江机械厂、北京钢铁设计院、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联合研发出了φ76mm 高频直缝焊管机组和钢管镀锌机组,这是国内自行独立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套不锈焊管机组和钢管镀锌生产线。该机组和生产线在设计上采用了一些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创了我国高频直缝焊管设备设计和制造的一个新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1978年,在全国各地建设了一大批直缝电阻焊管生产线,主要包括:锦西钢管厂建成Φ102mm机组、Φ76mm机组2套和当时国内最大的φ165mm机组;吉林辽源钢管厂先后建设了ф165mm机组4套机组;沈阳钢管厂建成了Φ102mm机组3套机组;宝鸡石油钢管厂投产了1套φ114mm机组,后将低频改为高频;阳泉钢管厂引进1套Φ114mm机组和1套Φ32mm机组等;另外,武汉钢管厂、广州太昌轧钢厂、广州红旗轧钢厂、杭钢、兰钢、八一钢厂、江西洪都、柳钢、长春不锈钢管厂等也都建设了直缝电阻焊管生产线。
1958年,中国第一条螺旋埋弧焊管生产线在宝鸡石油钢管开始建设。该生产线是“一五”期间,作为我国156个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之一,产品规格为Φ245~720mm,生产量4万~7万吨/年。1959年9月26日成功调试出第一根Φ426mmx7mm钢管,该机组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螺旋埋弧焊管的历史从此开始。
1963年以后在锦西、临汾等地自制的φ720mm螺旋埋弧焊管机组和φ325mm螺旋埋弧焊管机组相继投产。此后一度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大庆原油外运的“八三工程”管线会战开始,先后建成大直径螺旋埋弧焊管机组9套之多。在此基础上,原石油部根据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建设的需要,对国内螺旋埋弧焊管机组的布局做了重大调整,陆续将“八三工程”时建设的部分螺旋埋弧焊管机组调往胜利油田、河北青县、四川资阳,组建成立了胜利油田钢管厂、华北石油钢管厂和资阳石油钢管厂,1976年又筹建沙市石油钢管厂,新建了Φ720~1220mm螺旋埋弧焊管机组。这四个厂的组建,在原石油部的统一安排下,宝鸡石油不锈钢管厂抽调了大批的干部、工程技术专业骨干、关键岗位工人骨干,因此,起点水平较高,建厂后很快就进入了正常生产。后来又将辽阳钢管厂划归石油部部属企业,形成了以宝鸡石油钢管厂为首的6家国内主要生产石油天然气输送焊管专业厂家,从而奠定了石油系统大直径螺旋埋弧焊管企业,在我国螺旋焊管领域的主导地位。
在这一阶段里我国建成了数条重要的长输管道包括:
(1)大庆-铁岭-抚顺(庆铁线、铁抚线),1971年10月建成,全长516.8+117.2km,管径Φ720mmx8mm,输送量为2000万吨/年,管材16Mn,以及复线(1974年9月);
(2)铁岭-秦皇岛(铁秦线),1973年9月建成,全长454.3km,管径φ720mm×(8~9)mm,输送量为2000万吨/年,管材16Mn;
(3)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克乌线),1973年10月建成,全长295.6km,管径ф377mm×7mm,输送量为340万吨/年,管材16Mn;
(4)东营-黄岛(东黄线),1974年7月建成,全长251km,管径ф529m×(7~8)mm,输送量为1300万吨/年,管材16Mn;
(5)秦皇岛-北京(秦京线),1975年6月建成,全长324.6km,管径Φ529mm×7mm,输送量为750万吨/年,管材16Mn;
(6)铁岭-大连(铁大线),1975年9月建成,全长460.3km,管径Φ720mm×(8~9)mm,输送量为2000万吨/年,管材16Mn;
(7)临邑-仪征(鲁宁线),1978年9月建成,全长665.37km,管径Φ720mm×7mm,输送量为2000万吨/年,管材16Mn。
1949年我国不锈钢焊管产量只有0.4万吨,到1978年不锈钢焊管产量已达到86.7万吨,产量翻了216.7倍。但我们的产品档次、质量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比还有很大的差距。1949-1978年焊管产量走势见图1-3。
从1949年至1978年,我国不锈钢焊管行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建成焊管机组223套,其中ERW机组203套,螺旋焊管机组17套,其他机组3套,总产能约284万吨。已基本形成了小直径直缝焊管以上海、辽宁为主要生产地并遍布全国的行业布局和螺旋埋弧焊管以石油系统企业为主导遍布各主要油田的行业体系。
1949年我国不锈钢管产量只有0.4万吨(全部是焊管),到1978年我国不锈钢管产量168.2万吨。其中无缝钢管81.6万吨,占比48.5%;焊接钢管86.6万吨,占比51.5%。1978年不锈钢管进口量127.4万吨,见图1-4,出口为零。1978年中国不锈钢管表观消费量295.6万吨,自给率56.9%。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锈钢管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波动,一次是在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一次是在十年动乱初期,每次波动都使钢管产量呈较大幅度的下降。十年动乱结束后,1978年不锈钢管产量呈大幅增长(增长31.4%),见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