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据气温、降水量、风沙等气候条件和生产过程或某些设备的特殊要求,决定是否采用室内布置。
2. 结合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在一般情况下,装置设备布置在宽度约60m以上的长方形平整地段上,以便把管廊设在与长边平行的中心地带,设备布置在管廊两侧,这是常用的方案。然而,有时总平面布置已经确定装置处于坡度较大的地段,可通过竖向设计,使装置占地平坦。
工艺设备的竖向布置,应按下列原则考虑。
a. 工艺设计不要求架高的设备,尤其是重型设备,应落地布置。
b. 由泵抽吸的塔和容器以及真空、重力流、固体卸料等设备,应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布置在合适的高层位置。
c. 当装置的面积受限制或经济上更为合理时,可将设备布置在构架上。
3. 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应结合地质条件,应考虑将地质条件好的地段,布置重荷载设备和有振动的设备,使其基础牢固可靠。
4. 在我国根据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确定设备、设施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
a. 装置设备布置采用全年频率风向概念的原则是:避免生产装置中的一些单元,产生的危害性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对人员集中场所、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产生危害。常年最小频率风向是指按下面公式计算出的最小值的风向,亦即风向玫瑰图中最靠近坐标原点的风向。
b. 对风向频率有两种计算法。
风向玫瑰图的制法: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按照各个方位风的出现频率以相应的比例长度点在8个或16个轴线上,再将各相邻方向的线端用直线连接,即成为闭合折线,此闭合折线即风向风玫瑰图。距离中心远的方向的风的频率大。风向玫瑰可分为月、季、年三种,采用多年统计资料为最好,但是,由于风向受地方性影响较大,如地形不同,有山、有谷等,往往邻近的气象台站资料联系性不大,最好是在所在地区进行实测。
c. 然而,考虑风向的影响,只能做到相对合理,因为一个地区的风向观察只能在该地区的某一个观察站,该站与该地区的工厂建设地点可能相差很远,有地区性的影响。
d. 在我国不按主导风向的原因如下。
Ⅰ. 我国的风向特征。我国是属于季风气候型,其特征是一般存在偏南和偏北的两个盛行风向,这两个风向往往是频率相近方向相反,一个在暖季起控制作用,一个在冷季起控制作用,但均不能在全年各季起控制作用。多数情况是,冬季盛行风的上风侧往往正是夏季盛行风的下风侧。
Ⅱ. 主导风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度沿用苏联“主导风向”的概念处理工业企业总平设计中的布置问题,即将工业生产中产生污染、易燃有害气体的生产设施布置在居住区、明火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是不符合我国季风气候特征的。
苏联和欧洲大部分国家,只有单一优势的盛行风向,并且这一盛行风向在全年各季节均起主导作用,所以主导风向的概念在苏联是适合的。
Ⅲ.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工业部门根据我国的实际风向特征,会同气象部门一同提出了最小频率风向这一概念,将产生有害气体的生产设施布置在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是最为有利的,是符合我国风向特征的。
e. 在生产装置中,产生危害性较大的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有害物的单元,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Ⅰ. 燃煤锅炉房和自备电站宜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Ⅱ. 有油气散发的场所,宣布置在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Ⅲ. 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应布置在散发粉尘、水雾和有毒介质设备的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Ⅴ. 空冷器宜布置在装置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Ⅵ. 加热炉应布置在装置的边缘地区,并宜位于装置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我国释放源与明火风向平面位置关系实例分析见表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