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至德钢业有限公司本次与您讨论的地下管,不包括无压力的下水管及暖通的管道。



一、允许直接埋地的管道


  ①. 输送无腐蚀性、无毒和无爆炸危险的液体、气体管道,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在地上敷设时。


  ②. 与地下储罐或地下泵房有关的工艺介质管道。


  ③. 冷却水及消防或泡沫消防管道。


  ④. 操作温度小于150℃的热力管道。


上述管道还应满足:无需经常检验,凝液可自动排出及停车时管道介质不会发生凝固及堵塞。



二、建筑物内和露天装置区埋地管道设计的一般要求


 1. 建筑物内的埋地管道


  ①. 管道与建筑物墙、柱边净距不小于1m,并要躲开基础,管道标高低于基础时,管道与基础外边缘的净距应不小于两者标高差及管道挖沟底宽一半之和。


  ②. 管道穿过承重墙或建筑物基础时应预留洞,且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一般净空为0.15m。


  ③. 管道在地梁下穿过时,管顶上部净空不得小于0.15m。


  ④. 两管道间的最小净距:平行时应为0.5m,交叉时应为0.15m。


  ⑤. 管道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墙壁时应预埋防水套管。


  ⑥. 管道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的地方。


  ⑦. 管道不得穿过设备。


  ⑧. 管顶最小埋设深度:素土地坪不小于0.6m;水泥地面不小于0.4m。


  ⑨. 埋地管道不宜采用可能泄漏的连接结构,如法兰或螺栓连接等,管材不宜采用易碎材料。


  ⑩. 埋地管道与地面上管道分界点一般在地面以上0.5m处(有的工程项目统一规定为地面以上0.3m处)。


  ⑪. 建筑物内的地下管道应尽量采用管沟敷设的方式。


  ⑫. 易燃易爆介质管道在装置外,如为埋地敷设,则进入装置区界附近应转为地上管道。


 2. 露天装置区埋地管道


  ①. 满足埋地管道之间、管道与构筑物之间以及管道与铁路之间平行与交叉的净距规定。


  ②. 埋地管道的套管应伸出道路或管沟外缘两侧不小于1.0m,伸出铁路两侧不小于3.0m。以上套管内不允许有法兰、螺纹等连接件,管道焊缝需要探伤。


  ③. 管道高点设排气、低点设排净,并设阀门井。


  ④. 铸铁管或非金属管道穿过车辆通过的通道时,需预埋套管。



三、GB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对埋地管道设计的要求


  ①. 埋地敷设的管道应妥善解决防冻、防凝结、吹扫、排液、防外腐蚀及承受外荷载等问题。埋地管道如有阀门应设阀井。大型阀井应考虑操作和检修人员能下到井内作业;小型阀井可只考虑人员在井外操作阀门的可能性(手操作或采用阀门伸长杆)。阀井应设排水点。


  ②. 输送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埋地管道不宜穿越电缆沟,如不可避免时应设套管。当管道介质温度超过60℃时,在套管内应充填隔热材料,使套管外壁温度不超过60℃。套管长度伸出电缆沟外壁不小于0.5m。


  ③. 管道与管道及电缆间的最小水平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规定。


  ④. 从道路下面穿越的管道,其顶部至路面不宜小于0.7m(SH/T 3012规定装置内埋地管道的管顶距一般混凝土地表面不应小于0.3m;通过机械车辆的通道下不小于0.75m或采用套管保护)。从铁路下面穿越的管道应设套管,套管顶至铁轨底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⑤. 管道与电缆间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5m。电缆宜敷设在热管道下面,腐蚀性流体管道上面。


  ⑥. B类流体(按GB50316)、氧气和热力管道与其他管道的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25m;C类及D类流体管道间的交叉净距不宜小于0.15m。


  ⑦. 管道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当无法实现时,应有可靠的防冻保护措施。


  ⑧. 设有补偿器、阀门及其他需维修的管道组成件,应将其布置在符合安全要求的井室中,井内应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5m的维修空间。


  ⑨. 有加热保护的(如伴热)管道不应直接埋地,可设在管沟内。


  ⑩. 挖土共沟敷设管道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的规定。


  ⑪. 带有隔热层及外护套的埋地管道,布置时应有足够柔性,并在外套内有内管热胀的余地。无补偿直埋方法,可用于温度小于或等于120℃的D类流体的管道,并应按国家现行直埋供热管道标准的规定进行设计与施工。



四、大型管沟内管道布置


1. 管沟内管道布置必须符合的条件


  ①. 输送介质无腐蚀、无毒以及非易燃易爆管道。


  ②. 不宜埋地、又不宜架空布置的管道。


  ③. 正常地下水位低于沟底。


  ④. 防止重组分气体及有害气体在沟内聚集,必要时在沟内填砂。


 2. 管沟的设计


  ①. 管沟坡度:各种管沟沟底应有不小于0.002的纵向坡度,管沟截面底部应有0.05的坡度。管沟最低处应设下水箅子和集水坑,以便将管道偶然泄漏或沟壁渗水排除。


  ②. 管沟沟盖板应做成0.02的横向双落水坡度,当沟宽小于1.0m时可做成单坡,以便地面渗水排至沟外。


  ③. 管沟埋深:盖板至设计地面的覆土深不小于0.3m,车行道路不小于0.5m。


  ④. 若管沟低于地下水位时,管沟应采取全防水结构。


  ⑤. 检查井的设置场合:对装有阀门或需要经常检修的管件;直线部分相隔100~150m(最大不超过200m);管沟纵向坡度最低点处。


  ⑥. 管沟内考虑自然通风,必要时通行管沟采用临时机械通风。


 3. 管沟中管道阀门设置


  ①. 管沟中管道排列要便于安装维修。


  ②. 管沟中管道穿出沟盖板与地上管道相接,需加垂直方向套管或捣制竖井至地面上0.5m,盖板处需密封,顶部需加防雨帽(图6-210)。


  ③. 检查井的人孔应布置在井的边缘四角位置。阀门宜立装、手轮朝上。管道布置应紧凑,如支管以45°与主管相接,阀门设在水平管上(图6-211)。


  ④. 管道上低点排净应接至附近的排水系统污水井。


210.jpg



五、GB50316《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对沟内管道设计的要求


 ①. 可通行管沟的管道布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在无可靠的通风条件及无安全措施时,不得在通行管沟内布置窒息性及B类流体的管道。


  b. 沟内过道净宽不宜小于0.7m,净高不宜小于1.8m。


  c. 对于长的管沟应设安全入口,每隔100m应设有人孔及直梯,必要时设安装孔。


 ②. 不可通行管沟的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沟内布置经常操作的阀门时,阀门应布置在不影响通行的地方,必要时可增设阀门伸长杆,将手轮引伸至靠近活动沟盖背面的高度处。


  b. B类流体(按GB50316)的管道不宜设在密闭的沟内。在明沟中不宜敷设密度比环境空气大的B类气体管道。当不可避免时,应在沟内填满细砂,并应定期检查管道使用情况。



六、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间的距离


  室外地下管道与铁路道路及建筑物等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见表6-30。


表 30.jpg



七、地下管道布置设计工程实例


  某乙烯工程地下管道施工照片(图6-212、图6-213)


212.jpg

213.jpg


  管沟中敷设管道,当管道不宜于埋地或沿地面敷设,又不可能架空敷设时,可敷设在管沟中。管沟的形式一般有如下三种:可通行管沟(图6-214)、半通行管沟(图6-215)、不通行管沟。


  半通行管沟的净高一般小于1.6m,通道宽度一般采用0.6m左右。如果采用横贯管沟断面的支架时,其下面的净高应不小于1m。


  不通行管沟容积小,最小高度为0.45m,管子外表距沟底、沟顶和侧墙的净距及相邻两根管道净距不应小于0.15m;管道只能布置成单层,不能双层或多层布置,以便安装及检修。


  在管沟中敷设管道时,如同一地沟内有几层管道,敷设应从最下面一层开始,最好在下层的管道安装、试压、保温等全部完成后,再进行上层管道的安装。


  用管沟敷设管道的优点是:管道隐蔽,不占用空间位置;检修方便(与埋地敷设比较);距离短,节省材料。缺点是:管沟修建费用较高,投资较大;管道安装、检修不如架空敷设方便;一般不适宜于敷设输送有腐蚀性及有爆炸性危险介质的管道。






联系方式.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