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锈钢热轧(锻)棒材(包括圆钢、方钢、扁钢、六角钢和八角钢)标准GB/T 1220是我国不锈钢牌号的基础标准,从2.1节的叙述可知,它的演变路线如图2-1所示。


图 2.jpg


  重20-52和重21-52两个标准基本上是前苏联标准的翻版。重20-52是牌号标准,列有不锈耐酸钢18个牌号;1Cr13、2Cr13、3Cr13、4Cr13、Cr14、Cr17、Cr18、Cr25、Cr28、Cr17Ni2、0Cr18Ni9、1Cr18Ni9、2Cr18Ni9、1Cr18Ni9Ti、Cr18Ni11Ti、Cr13Ni4Mn9、Cr18Ni12Mo2Ti、Cr18Ni12Mo3Ti.重21-52是产品技术条件,所列牌号包括上列牌号中的16个牌号(Cr14和0Cr18Ni9除外)外,还有Cr23Ni13、Cr23Ni18、Cr25Ti、Cr20Ni14Si2、Cr25Ni20Si2 五个牌号。


  1959年对重20-52和重21-52进行修订,合并制定为YB10-59《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制定YB10-59的原则是:①. 采用节镍奥氏体不锈钢和无镍铁素体不锈钢。②. 扩大铁素体钢的品种,增加了CrTi钢、CrMo钢和CrMoTi钢。③. 合理地调整含Ni钢号,取消不必要的含Ni钢号,保留并适当增加含Ni适量钢号。④参照国外标准,增加0Cr13等低碳不锈钢。按这些原则,YB10-59列入36个牌号,包括重20-52中的17个牌号,重21-52中的1个牌号,采用原民主德国标准牌号15个,美国标准牌号1个,前苏联标准牌号1个,我国自行研制牌号1个(Cr18Mn10Ni5Mo3).这36个牌号分为两组:一组(在弱浸蚀性介质中耐腐蚀的钢):0Cr13,1C-13、2Cr13、3Cr13、4Cr13、Cr14、Cr15、9Cr18、9Cr18Mov、9Cr18MoVCo、Cr14Mo;二组(在各种强浸蚀性介质中耐腐蚀的钢);Cr17、Cr28、Cr17Ti、Cr18Ti、Cr25Ti,G9Mnl8:Gr17Mn9、3C-17Mo、Cr17Ni2、0Cr18Ni9,1Cr18Ni9、2Cr18Ni9、2Cr13Ni4Mn9、Cr14Mn14Ni、Cr18Mn8Ni5、Gr18Mn10Ni5 Mo3,1Cr18Ni9Ti,Cr17Mo2Ti、Cr25Mo3Ti、Cr1 8Ni11Nb、Cr18Ni12Mo2Ti、Cr18Ni12Mo3Ti,Cr18Ni9Cu3Ti,Cr18N18Mo2Cu2Ti、Cr18Ni20Mo2Cu2Nb。


  1973年着手对YB10-59进行修订,1975年批准为国家标准GB1220-75《不锈耐酸制技术条件》。由于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为满足国防建设和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研制或仿制成功一批新的不锈钢种并投入生产使用,因此这次修订对钢的牌号进行了较大调整。保留了YB10-59中的26个牌号,加入其他不锈钢品种(如板带)标准中14个牌号,新纳标5个牌号(我国自行研制2个:3Cr13Mo、2Cr15Mn15Ni2N;仿制3个:0Cr17Ni7AI、0Cr15Ni7Mo2A1、0Cr17Ni4Cu4Nb),共计45个牌号,按其金相组织分类如下:


  铁素体型:  0Cr13、1Cr14S、1Cr17、1Cr28、0Cr17Ti、1Cr17Ti、1Cr25T、1Cr17Mo2Ti


  马氏体型: 1Cr13、2Cr13、3Cr13、4Cr13、3Cr13Mo、1Cr17Ni2、2Cr13Ni2、9Cr18、9Cr18MoV


  奥氏体型:00Cr18Ni10、0Cr18Ni9、1Cr18Ni9、2Cr18Ni9、0Cr18Ni9Ti、1Cr18Ni9Ti、1Cr18Ni11Nb、2Cr13Ni4Mn9、1Cr14Mn14Ni、1Cr18Mn8Ni5N、2Cr15Mn5Ni2N、00Cr17Ni14Mo2、0Cr18Ni12Mo2Ti、1Cr18Ni12Mo2Ti、00Cr17Ni14Mo3、0Cr18Ni12Mo3Ti、1Cr18Ni14Mo3Ti、00Cr18Ni14Mo2Cu2、0Cr18Ni18Mo2Cu2Ti、0Cr23Ni28Mo3Cu3Ti


  奥氏体-铁素体型: 0Cr21Ni5Ti、1Cr21Ni5Ti、1Cr18Mn10Ni5Mo3N、0Cr17Mn13Mo2N、1Cr18Ni11Si4AlTi


  沉淀硬化型: 0Cr17Ni4Cu4Nb、0Cr17Ni7Al、0Cr15Ni7Mo2Al除了对牌号进行较大调整外,这次修订还根据生产使用实际情况对部分牌号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热处理制度进行了调整。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中,根据采用日本JIS不锈钢系列标准建立我国不锈钢标准体系的思想认识,采用JISG4303-1981《不锈钢棒》对GB1220-75进行了修订,批准为GB1220-84《不锈钢棒》,该标准的采标方式并不是照抄照搬,虽然采用了JIS标准的基本模式,但也结合了我国不锈钢生产和使用的实际情况,吸纳了那些年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成果(如00Cr18Ni5Mo3Si2,参照瑞典牌号3RE60研制)。


  GB1220-84中列人55个牌号,大多数牌号能与JIS或ASTM标准牌号对应。这些号如下:


  奥氏体型: 1Cr17Mn6Ni5N、1Cr18Mn8Ni5N、1Cr17Ni17、1Cr18Ni9、Y1Cr18Ni9、Y1Cr18Ni9Se、0Cr19Ni9、00Cr19Ni11、0Cr19Ni9N、0Cr19Ni10NbN、00Cr18Ni10N、1Cr18N12、0Cr23Ni13、0Cr25Ni20、0Cr17Ni12Mo2、0Cr18N;12Mo2Ti、00Cr17Ni14Mo2、0Cr17Ni12 Mo2N、00Cr17Ni13Mo2N、0Cr18Ni12Mo2Cu2、00Cr18Ni14Mo2Cu2、0Cr19Ni13Mo3、00Cr19Ni13Mo3、0Cr18Ni16Mo5、1Cr18Ni9Ti、0Cr18Ni11Ti、0Cr18Ni11N6、0Cr18Ni9Cu3、0Cr18Ni13Si4


 铁素体型: 0Cr13Al、00Cr12、1Cr17、Y1Cr17、1Cr17Mo、00Cr30Mo2、00Cr27Mo


 奥氏体-铁素体型: 0Cr26Ni5Mo2、1Cr18Ni11Si4Al、00Cr18Ni5Mo3Si2


 马氏体型:  1Cr12、1Cr13、1Cr13Mo、Y1Cr13、2Cr13、3Cr13、3Cr13Mo、YCr13、Cr17Ni2、2Cr17、8Cr17、11Cr17、Y11Cr17


 沉淀硬化型:  0Cr17Ni4Cu4Nb、0Cr17Ni7Al、0Cr15Ni7Mo2Al


 上述牌号中,保留原标准16个牌号,新增加了当时国外新发展的具有先进水平的牌号,如具有较好耐腐蚀性又有较高强度的含氮超低碳不锈钢,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特别是具有高耐应力腐蚀性能又有较好加工性和焊接性的超低碳氮高纯铁素体型不锈钢和具有高的耐局部腐蚀性的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等,但是也包括了由于钢种性能落后不推荐使用的两个牌号,即1Cr18Ni12Mo2Ti和1Cr18Ni9Ti。1Cr18Ni9Ti是国外先进标准早已淘汰的牌号。


 GB1220-84 中新列牌号的化学成分,凡采用国外标准的牌号按国外标准规定,国内原标准的牌号按原标准的规定,国内研制的牌号按企业标准规定。


 关于力学性能,原标准对奥氏体不锈钢棒材只规定检测经固溶处理的试样毛坯的力学性能,棒材不进行固溶处理。为了达到国外标准水平,GB1220-84规定切削加工用奥氏体不锈钢棒材需经固溶处理,检测固溶处理棒材的力学性能。


 在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不锈钢的新品开发和生产技术取得新进展的情况下,1990年开始对GB1220-84进行修订,1992年批准为GB/T1220-1992.该标准列人64个牌号见该标准),其中保留原标准52个牌号,调整原标准3个牌号,新增加9个牌号。这64个牌号中采用日本标准牌号48个,调整的3个牌号0Cr18Ni9(原标准为0Cr19Ni9)、0Cr19Ni10(原标准为00Cr19Ni11)和0Cr18Ni10Ti(原标准为0Cr18Ni11Ti)分别采用了国际标准和美国标准相应的牌号。大多数牌号具有世界的通用性和先进性,同时也充分考虑0了我国的实际使用要求和资源情况。


 这次修订,对GB1220-84标准中规定的切削加工用奥氏体型不锈钢棒经固溶处理交货修订为对奥氏体、奥氏体-铁素体切削加工用不锈钢棒进行固溶处理,如需方提出,也可不处理;对热加工钢棒不进行固溶处理。这样的规定,与各国不锈钢标准对交货状态一般规定为根据需方要求,在合同中注明以热处理或不热处理状态交货是一致的。


 此外,还对原标准中的耐腐蚀性能和表面质量等规定作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