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金属,你会联想到什么呢?硬、光亮、不可燃、易传热、导电,这就是我们对金属的感觉。
学生教科书上的元素周期表中,左下方的元素都属于金属。而在元素周期表里的100多种中,金属元素就占了3/4左右。
在元素周期表中,化学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及具有双重性能的两性元素。金属元素一般具有熔点高、有金属光泽、易传热、易导电等物理特性和容易形成阳离子,其氧化物和水反应后生产碱等化学特性。但也有和铝一样,平常被当作金属,而按化学性质分类时就归属于两性金属的元素。所以说金属的定义并不是很明确,而且它的分类也比较麻烦
按物理学与化学词典,金属的定义是:在常温下,在游离状态下,呈不透明的固体状态,具有光泽和延展性,可以对其进行机械加工的店和热的导体;但也有像汞(俗称水银)一样,在常温常压下呈液体状态的金属。
金属一般较硬,但软的也很多,在学术上虽然作为金属,但一般常识上不把它当作金属的也不少。在元素周期表上虽然列为金属,但也没有实物的金属。曾经对镁进行切削加工的人,就知道还有可燃的金属。从常识上说,可以把日常能见到的机械材料当作金属或金属材料。虽然说是金属,但在理化上的定义与相关金属行业从事者及一般人对金属材料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
理化上的定义和元素意义上的金属,对于书本的读者来说意义不大。对在日常生活中见不到的金属,还有那样的金属的了解程就够了。而对于在日常机械加工中频繁接触的金属,应尽最大努力多了解,起码要比一般人多了解一些。
能对金属进行分类和整理固然很方便,但不可能做得很完整。金属首先可以划分为铁和非铁金属。在这个地球上,铁的数量比铝次之,居第二,用途很广,实际用量也最多。可以说铁是金属的代名词。相对于铁,把不是铁的金属划分为非铁金属。
金属按照常识来讲是重的,而重的金属里也有相对说轻的,它就是轻金属。轻金属的密度小,大概在4g/cm以下,例如铝、镁等。与轻金属相对应的当然是重金属,虽因公害问题经常见报,但人类还未做到正确使用它。贵金属因产量少,且赏心悦目,所以价格高,多用于货币、装饰品等,这是常识,贵金属有:金、银、铂等。还可以划分低熔点金属,金属不燃烧、不轻易熔化,这是一般常识。低熔点金属熔点低,例如铅、锡等。汞在常温下就是液体,所以当然属于低熔点金属。低熔点的界限不严密,所以有时把锌和镝也划分为低熔点金属。当然,也有相对应的高熔点金属,高熔点金属的界限也不严密,钨、钼等高熔点金属的熔点都在2000℃以上。此外,还有碱金属、稀有金属、稀土类金属等特殊金属,但它们在金属材料中所占比例很小。
据说人类从石器时代开始利用金属,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了,当时使用的是青铜。已经回使用火的人类在某种动机下,或者在偶然的情况下,把色彩斑斓的铜矿石扔进了火堆里,发现了火烧后留下的被还原铜。或者发现并利用了自然状态下的青铜。这只是我们推测。
不管怎么说,距今3600年从中国的殷朝的遗迹中就发掘出了青铜器。据下一个朝代即周朝(约3000年前)的史料记载,当时的人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调整铜和锡的比例。还有一种说法是周朝时期就已出现了铁器,但由于铁容易生锈腐烂,所以没有被保存下来。
按当时的技术如何提炼出铁,目前我们尚未知道。有人推测当时的人类发现并使用了从宇宙飞来的陨石(陨石大多数是以铁和镍为主要成分的陨铁)。
初期有关金属技术是铸造。因为在日本也发现了石制的铸型,所以可以肯定首先是金属利器代替了石器,特别是使用青铜铸造了剑。
远古时代,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到日本呢?是物品先传入,还是持有技术的人和物品一起并传入的,或者是人到日本后寻找矿石,现在还不清楚。
公元708年,在日本武藏国秩父郡发现了铜矿。炼出铜后,上贡给朝廷,并把年号改为了“和铜”。这在日本历史上很有名。
根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早已懂得使用铁。公元252年朝鲜半岛的百济国就进贡了叫“七支刀”的铁剑。由于公元200年日本征伐三韩战争的缘故,朝鲜半岛的很多制铁艺人都到了日本,所以认为日本当时也有炼铁技术。
直到现在也很著名的“风箱制铁法”是否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兴起来的,而且像制造日本到所需的高难度的炼铁、制钢、热处理技术,是经历了何种发展过程,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期日本的金属文化水平是相当高的。
就因为有了这样的锻造技术,所以日本从引进大炮开始,就短时间内实现了火药枪的大量生产。当时日本制造的第一支火药枪的尾栓就是用了螺栓,但是现在还不知道这个螺栓是如何加工处理的。
铸造是指把金属熔化并注入到铸型内,制造出所需要形状的物品。但铸造并不只取决于形状。像大佛那种巨大的铸件,外观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且看不见内部更不成问题。但是,还有一种铸件,不仅尺寸相当大,金属成分要求也很高,而且必须要保证形状及尺寸,特别要保证内部没有砂眼,这就是钟。
钟可以发出一种嗡嗡的响亮声音。它要求壁的上部要厚,到肩部逐渐变薄,往下再逐渐变厚。这个壁厚变化是铸造师的看家本领,也是微妙地影响音色的决定因素。而砂眼会影响壁厚从而影响音色。为了解决这一不易发现的问题,当时的艺人可能采取了提高铸造温度、使用脱酸剂防止气体被吸收等措施。钟虽然形状简单,也很朴实,但它也是高水平金属金属的体现。
此后,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阻滞了新的金属技术发展步伐。而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在与西欧列强的交流中认识到了技术的落后。为减少这种差异,日本政府曾倡导各地引进近代技术,但短期内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