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化学着色配方 19 (见表8-9),本配方由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李广武、张忠诚和郑淑娟于2004年提出。


  采用化学着色工艺,在250g/dm3铬酐,490g/dm3 硫酸和少量添加剂的混合液中,在70℃左右测定了不锈钢样品在着色过程中电位随时间的变化,从而找到了不锈钢起色电位和颜色的对应规律。即使溶液组成、温度稍有变化,色彩也能较好的重现,将有助于解决不锈钢表面着色的重现性问题。研究了不锈钢预处理、各种添加剂和温度对不锈钢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稀硫酸活化和电抛光的不锈钢着色均匀,色泽艳丽;不同添加剂对着色速率有明显的影响;温度升高明显加快着色速率。


1. 工艺流程


  样品(304不锈钢)→水洗→除油(金属去污剂除油)→水洗→电解抛光(60% H3PO4, 20%浓H2SO4,水余量,样品为阳极,阴极为铅块,DA0.6A/c㎡,时间8min,温度74℃)→水洗→活化(8% H2SO4,时间5min,温度室温)→水洗→化学着色(配方见19#,温度74℃,电位测量仪负极接不锈钢,正极接饱和甘汞电极)→水洗→坚膜(2%Na2SiO3 硅酸钠溶液,煮沸5min)→清洗→烘干。



2. 实验结果


  ①. 在24℃着色液中,不锈钢片电位随时间变化值见表8-24, 实验装置见图8-19.


表 24.jpg

图 19.jpg



 ②. 在相同条件下,不锈钢着色电动势-时间曲线见图8-20


   由图8-20可知,A点是起色电位,电动势的值是负值,随着时间的延长,氧化膜不断增厚,电位下降,到达C点时生成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趋于平衡,电位波幅不大。温度和组成变化不大时,B点的电位和A点的电位差ΔE与颜色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较好地解决了色彩的重现问题。


 ③. 色谱和着色电位差的关系见表8-25.


表 25.jpg


 由表 8-25可见,一定的着色电位差对应着不同的颜色。


④. 温度对电动势-时间的影响


  在74℃和84℃的着色液中分别测电位-时间值。见图8-21曲线。


图 21.jpg


 由图8-21可见,着色温度升高,加快着色速率。但温度过高,水分蒸发较快,颜色重现性较难把握;而温度太低,着色慢,色泽差。故以70℃较为适宜。


 ⑤. 活化的影响


  经过稀硫酸浸泡,增加了不锈钢表面活性点,加快了着色速率,且色泽较好。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使表面发黑,影响着色,以5~7min为适宜。


 ⑥. 起色电位对应的时间


  相同时间测得的电位值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出现同种颜色所用时间不因试样的大小而改变。


⑦. 电解抛光的影响


  电解抛光使金属表面形成阳离子溶解,同时在表面形成氧化膜钝化,降低着色速率。故抛光完后最好立即在稀硫酸溶液中浸泡一下。


⑧. 添加剂的影响


  着色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Na2S2O3)或亚硫酸钠,由于其还原性,减慢了表面氧化速率,延长着色时间。加入硫酸锰(MnSO4),由于Mn2+的催化作用,加快着色速率;加入钼酸铵(NH4)2MoO4,使色泽更加美观。故添加剂的加人仅起调配着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