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即可空冷硬化。因此,冷锻马氏体钢尤其是那些高碳钢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开裂现象的发生。通常应将马氏体钢用绝热材料覆盖,或者在炉内均匀降温,使之缓慢冷却到593℃.如果像冷却锻模那样直接用水喷射冷却锻件,就会引起锻裂现象。
一般情况下,马氏体不锈钢锻件在锻造后都要进行回火,以降低钢的硬度使其能够进行机械加工。机加工以后再淬火硬化,然后回火。
马氏体不锈钢的最高锻造温度要选在低于δ-相产生的温度,否则很容易产生裂纹。δ-相通常在1093~1260℃的温度形成。在锻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温度,并且要避免使金属快速移动而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再则表面脱碳会促使铁素体的形成,所以也要加以限制。
随着铬含量的增加,δ-铁素体的形成温度会降低,而少量的δ-铁素体就会明显地降低其可锻性。当δ-铁素体增加到15%以上,可锻性又会逐渐增高,到结构完全变成铁素体为止。终锻温度要受同素异晶转变的限制(异晶转变在816℃左右开始),而这种钢通常在927℃停锻,因为温度太低其成型就会困难。
在Y12Cr13(416)型钢中加入硫或硒,可以提高其机械加工性能,但这些元素又能引起锻造问题,特别是当它们形成表面板状组织时,就很容易产生裂纹。不过可以通过调整锻造温度和工艺方法加以消除。如果加硫,就不可能消除这类开裂,从这个角度来说,加硒比较好。
马氏体不锈钢在锻造加热时要避免8-铁素体的形成,因为8-铁素体的出现,会使锻件形成裂纹。要避免不锈钢锻件加热过快导致过热。锻件在加热过程中的脱碳主要是促使铁素体形成,因此要将锻件表面脱碳减少到最小程度。马氏体不锈钢最后一火的变形量无特殊要求。这类钢在锻造后容易产生开裂现象,其原因是锻造后空冷时出现马氏体和碳化物组织,内应力较大,因此锻后冷却时,必须缓慢进行,一般在200℃的砂坑或炉渣中缓冷,取出砂坑后必须及时进行等温退火,防止发生开裂。
马氏体不锈钢,特别是Cr13型马氏体不锈钢的价格低,故在腐蚀性较弱的介质中(如水蒸气)且又要求高的力学性能的条件下得到广泛的应用。12Cr13 钢为半马氏体不锈钢,钢中除马氏体组织外,还有铁素体组织。
1. 锻造工艺特点
①. 马氏体类(20Cr13、40Cr13、14Cr17N12等)不锈钢在加热、冷却过程中,其组织发生同素异构转变。对于这一类钢,最后一火的变形量无特殊要求。
②. 马氏体不锈钢锻造加热时要避免δ-铁素体的形成,因为δ-铁素体的出现会使锻件形成裂纹,要避免金属加热速度过快导致过热。锻件的表面脱碳会使铁素体形成过多,因此要将表面脱碳减小到最小程度。
③. 马氏体不锈钢在锻造后容易产生开裂,这是因为锻造后空冷时会出现马氏体和碳化物组织,产生的内应力较大,所以锻后要缓慢冷却,一般在200℃左右的砂坑或炉渣中缓冷,从砂坑取出后要及时进行退火,防止发生断裂。
各种不锈钢的锻造温度,见表3-1。
2. 锻造温度范围
马氏体不锈钢的始锻温度,受高温铁素体形成温度和铁素体态的影响,如铁素体为带状时,则容易产生裂纹,如铁素体为细小球状时,塑性明显提高(见表3-1)。
马氏体不锈钢的始锻温度,一般为1150℃;终锻温度随含碳量不同而不同,含碳量高时一般取925℃,含碳量低时一般取850℃,均应高于钢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