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内斯曼穿孔工艺与斯蒂弗尔穿孔工艺的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通过图示对比
Pfeiffer 博士和Oberem 分别以图4-8说明两者的区别,请注意其中图(a)和图(c)两图之间的不同之处。
2. 通过列表对比
曼内斯曼穿孔和斯蒂弗尔穿孔工艺的对比如表 4-1 所示
3. 文字补释
(1) Pfeiffer 博士在《Herstellug Von Rohren》一书中称:“两种斜轧工艺的区别主要在于孔型的封闭,在曼氏穿孔机中孔型由工作辊和导辊围成,而斯氏穿孔机中则用导板围成。两者变形区主要部分均由轧辊的入口锥和扩径锥组成”。
(2) Oberem在《近15年来斜轧穿孔机的发展》一文中称:“在斜轧穿孔机中最为重要的是具有固定导板的斯蒂弗尔穿孔机,它亦称为桶形辊穿孔机,它主要与自动轧管机、连续轧管机和三辊轧管机相配,其主要技术特征之一是轧辊水平布置,导板垂直布置······.处于第二位的是曼内斯曼穿孔机,它主要与周期轧管机相配用,它的主要技术特征之一是,轧辊水平布置和随动的上导辊。”
(3) Eicken 博士在一篇论文中明确地指出:如图4-9所示,在曼内斯曼穿孔机中,管坯的中心轴线高出两根轧辊辊轴中心线在侧面投影的交点(10%~20%)d,其中d为管坯直径,因此设有上导辊,通过调整工作辊及导辊可以较好地适应管坯尺寸的变更。在斯蒂弗尔穿孔机中采用桶式轧辊,并配置上、下导板,管坯的中心轴线和两根轧辊辊轴中心线在侧面投影的交点在同一高度上,管坯尺寸变更需调整导板,比较麻烦,因此对轧制批量较大,管坯尺寸变更不太频繁的钢管生产来说比较适合。
(4) 苏联叶尔莫拉耶夫在《钢管车间机械设备》一书中称:在自动轧管机组中,穿孔机轧辊的工作部分系由两个锥形体组成,而在周期式轧管机组中轧辊除有两个锥形体外,还有用于荒管定径的突缘。因此,周期式轧管机组中······穿孔机轧辊的辊身长度显然要比自动轧管机组的大。
为了生产直径不大的不锈钢管,设置和装有两个工作辊和上下导板的斜轧机。在这种况下,辅助辊的直径很小,这样的轧辊因其强度不够而不能采用。在自动轧管机组的穿孔机上也装置上下导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得到封闭的孔型,因而可以生产较薄的荒管。
当在斜轧机上轧制时,所轧制的钢坯的中心线处于轧辊所在的平面内(或平面稍高)。在轧制中等尺寸直径不锈钢管的荒管时可以装设上辅助辊以代替上导板,而保留下导板。在轧制大直径钢管的荒管时,可以装设上下辊以代替上下导板。
在苏联技术文献中不以曼内斯曼和斯蒂弗尔来命名斜轧穿孔机,而以与之相配的轧管机和管坯直径大小来说明两者的区别。
(5)《无缝的故事》一书的第三章是第一部分的小结,该书第一部分题为“关于曼内斯曼和斯蒂弗尔穿孔工艺专利的史话”,但最后对于这两种穿孔机的区别却是不甚了了。书中涉及这两种穿孔机的区别的叙述是从扭变着手的,谈到了辊型,而且称桶形轧辊为曼内斯曼穿孔机的特征,但是对导围工具却只字未提。而德国学者却正好与此相反。这主要表现在:a. 称桶形轧辊为斯蒂弗尔穿孔机所用;b. 提出主要以导板导辊来区别两者。实际上这两种穿孔机的历史渊源在于专利申请和后来的诉讼案,而构成诉讼案的主题是“扭变”。实际上这完全是托词,所以苏联学者的解释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而关于曼内斯曼穿孔机和斯蒂弗尔穿孔机的提法权且留下来以供阅读外文资料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