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是指具有抵抗大气、酸、碱、盐等腐蚀作用的合金钢的总称。其中能抵抗腐蚀性较强介质的腐蚀作用的钢也称为不锈耐酸钢。
众所周知,普通碳钢等在大气环境下会生锈。若在钢中添加铬元素,其含量达12~13%时,耐蚀性获跃进式提高。因此,一般来说,不锈钢的最低含铬量为12~13%。对不锈耐酸钢来说,一般含铬量不应低于17%。
美国 Donald Peckner 和I.M.Bernstein 主编的《不锈钢手册》,将不锈钢定义为含铬12%以上,具有耐腐蚀性能的那些铁基合金。
我国1964年编制的《合金钢手册》,将在空气中能够抵抗腐蚀的钢称“不锈钢”;在某些化学浸蚀介质中能够抵抗腐蚀的钢称“耐酸钢”。并将“不锈钢”和“耐酸钢”总称为“不锈耐酸钢”。但是,按照国内外的习惯,不锈钢一词常包括“耐酸钢”在内,不锈耐酸钢一词,仅指上述“耐酸钢”而言(当然,“耐酸钢”一般也具有良好不锈性能)。
不锈钢这一术语,使用非常广泛,其含义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类型:
(1)原义型--仅指在无污染的大气中能够“不生锈”的钢。
(2)习惯型-指原义型含义的不锈钢和不锈耐酸钢的统称(或简称)。
(3)广义型-指习惯型含义的不锈钢和不锈耐热钢(或“耐热型”不锈钢)的泛称(泛指型)。
我国直到70年代,基本上按照1964年《合金钢手册》的定义。不锈钢一词的含义属原义型。“不锈钢”和“耐酸钢”总称为“不锈耐酸钢”。如国家标准GB1220-75的名称为《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但至80年代,如1984年国家有关标准,已不再使用“不锈耐酸钢”的名称,一律改称为不锈钢。同国外大多数习惯用法相一致(即属于习惯型含义)。但我国GB标准,将不锈钢(或“不锈耐酸钢”)同耐热钢分开,不予混淆,分别有各自的国家标准。此外,以铁为基的不锈钢与高镍耐蚀合金应予区别。凡以镍为基(≥50%Ni)的和30%Ni、Fe+Ni总量≥50%的耐蚀合金依次称为镍基和铁镍基耐蚀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