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化学着色配方 25 (见表8-9),本配方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 刘忠宝、梁燕萍于2008年10月提出。


 他们为了降低不锈钢化学着色的高温条件(原为90℃),在CrO3-H2SO4着色体系中加人过渡金属无机盐添加剂,对不锈钢进行化学着色,使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优化工艺条件为铬酐250g/L,着色温度60℃,添加剂用量5g/L,得到不同颜色的不锈钢,并对不锈钢的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剂的使用可明显降低着色温度,减少铬酸挥发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彩色钝化膜保持良好的性能。



1. 工艺流程


  材料(AISI304不锈钢 06Cr19Ni10) → 除油(常规碱性除油)→ 水洗 → 化学抛光(227mL 浓硫酸、67mL 浓盐酸、40mL 浓硝酸、5g/L 明胶,温度 80℃,时间 10s) → 水洗 → 酸活化(8%硫酸,时间10s) → 化学着色(配方25) → 阴极硬化(250g/L 铬酐,1.4mL/L 浓硫酸,电流密度 0.5~1A/d㎡, 室温,10~15min)水洗 → 封闭(沸水或 2% Na2SiO水溶液煮沸10~25min) → 干燥。



2. 彩色膜颜色控制


   着色装置见图8-27


图 27.jpg


 化学着色过程中,钝化膜的颜色随电位、时间而变化,彩色膜的厚度与膜的颜色、膜的电位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彩色膜的厚度增加,膜电位也增加,钝化膜则按照蓝、黄、红、绿变化。实验中采用控制电位法控制钝化膜的颜色。




3. 正交试验


 针对CrO3用量、着色温度及附加剂用量进行优化选择,确定最佳工艺,选用Lg(34)正交试验表,因素水平表见表8-30。


表 30.jpg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50℃时基本无法制备出满意的彩色膜。温度升高,加快成膜质量。


 CrO3的浓度以及添加剂ZnSO4的用量对成膜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A2B2C2, 即铬酐浓度 250g/L, 着色温度 60℃, 添加剂用量 5g/L。


 着色过程存在水分蒸发,铬酸浓度改变,随着着色过程发生变化,无法保证稳定、一致的状态。使用控制时间法控制色泽重现性较差,钝化膜色泽对电位差呈稳定对应关系,控制电位差法控制钝化膜颜色重现性好。


 化学着色温度降低、溶液水分挥发降低而稳定,易于控制,重现性好,彩色钝化膜性能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