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奥氏体不锈钢在不锈钢中,焊接性最好,广泛应用于点焊工艺。与碳素钢相比,奥氏体不锈钢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较差,而热膨胀系数较大。耐腐蚀性、耐热性及高温强度都比较高。但是,因钢种、加热条件的不同,热影响区是个薄弱区,应该避免长时间通电。低碳型(SUS304L不锈钢316L不锈钢等)和稳定型(SUS321不锈钢347不锈钢等)不锈钢,要采用短时间通电加急冷的方法以抑制碳化物的析出,并希望焊后进行固溶化处理。由于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硬化能力较强,点焊中,焊接区经历了类似固溶化处理的热循环的部分,其力学性能与焊接区母材不同,这点是应该认真考虑的。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条件范围比低碳钢要窄,而且,对于低碳钢不成问题的母材的表面状态也要注意。尘土、油污、油漆等要完全去除,同时,还要进行化学的机械的处理,以去除氧化膜。与低碳钢相比,由于不锈钢的导热导电能力低,因此,可用较小的电流或较短的通电时间,但是,由于其高温强度高,所以,压力应该大一些。一般来说,仅从耐腐蚀性及外观上考虑,应当选用较短的通电时间,焊接电流应当比低碳钢小。另外,因为不锈钢比低碳钢的热膨胀系数大,为了减少变形,应选用较小的焊点直径;为保证其强度,应增加焊点数。但是,焊点太小,收缩时易产生裂纹,可增大压力和通电时间加以防止。


奥氏体不锈钢的点焊焊接条件如表3-32所示。



注:1. 焊接材料为301、302、304、308、309、310、316、317、321、347、349不锈钢。


      2. 接合面要去皮、去除锈、油漆、油污等。


      3. 焊接时薄板在外侧,组合板总厚度为4t,最大板厚比3:1.


      4. 电极材料为RWMA之2级、3级或12级,但板厚3.5mm以上脉冲焊时用3级、1级。


      5. 电极形状为锥形,顶端直径为d 。


     6. 最小焊点间距是不考虑补偿邻近点分流的最小值,如果间距小于此,对分流必须给予补偿;若三板重合,则要补偿30%。


  在点焊的焊接条件中焊接电流、通电时间和电极压力这三大条件最重要,对接头强度有影响。图3-9所示为焊接电流与焊点尺寸之间的关系。图3-10所示为焊接电流与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图3-11所示为通电时间与焊点直径之间的关系,图3-12所示为焊接电流与电极压力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