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最基本的合金元素是铬和镍,代表性的牌号是含铬为18%左右、含镍为8%左右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常称为18-8不锈钢。铬和镍的元素配比基本上保证了钢的组织是稳定的奥氏体。
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很快,为了适应不同条件的需要,在18-8钢的基础上,改变碳的含量或添加其他合金元素,赋予了这类不锈钢更优良的性能。
1. 降低碳的含量或加入钛、铌元素,可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钛或铌的加入量有一定的要求,见本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钛加入量及Ti/C比与晶间腐蚀的关系见图3-1。
2. 加入钼、元素可提高在硫酸中的耐腐蚀性。钼及铜对18-8 钢在硫酸中耐腐蚀性的影响分别见图3-2和图3-3。
18-8钢加入1.5%~4%的钼,还可提高在各种有机酸、硫酸盐、漂白粉等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但加钼的不锈钢不适合在硝酸中使用。在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钼量过高时,可能会因出现较多量的δ-铁素体和σ相而引起脆性及晶间腐蚀性降低,特别是经过敏化处理时,高钼的不利作用更突出,见图3-2中的线2。
铜加入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中,会提高在硫酸中的耐腐蚀性,但加入某些铬-锰-氮不锈钢中时,可能会使产生晶间腐蚀的敏化温度范围扩大,出现晶间腐蚀的敏化时间缩短,而产生不利影响,在热处理或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3. 加入硅并提高铬、镍等元素的含量,可高不锈钢在浓硝酸中的耐腐蚀性。
4. 奥氏体不锈钢中加入钼或氮元素,可以提高在含有氯离子介质中的抗点腐蚀性能,以304不锈钢和316LN不锈钢两种奥氏体不锈钢比较,前者抗点蚀指数只为18,而后者的抗点蚀指数可达27。316L不锈钢抗点蚀能力远高于304不锈钢。
5. 锰和氮可以取代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镍,以节约稀有贵重金属镍。
6. 奥氏体不锈钢大幅度降低碳的含量,严格限制钽(Ta)、钴的含量,可改变原子核性质,而应用于原子能工业。加入某些合金元素时,考虑元素对组织的稳定作用,在铬、镍的含量上允许做适当的调整。
对于铬-镍奥氏体不锈钢,在含有其他合金元素时,为保证钢的组织是完全奥氏体组织,镍的含量应不小于下列经验公式所给出的数值:Ni≥1.1(Cr+Mo+1.5Si+1.5Nb)-0.5Mn-30C-8.2。
式中各元素符号分别表示该元素在钢中的质量百分数含量。当钢中镍的含量低于按此公式的计算值时,则钢的组织不完全是奥氏体,可能还有一定量的δ-铁素体。此公式适用于自高温快速冷却钢的组织。
对于以锰、氮代镍的Cr-Mn-Ni-N奥氏体不锈钢,当锰含量在5%~14%范围时,为保证在1150℃时能具有完全奥氏体组织,所需要的碳加氮的最小含量应满足下列公式:
C+N≥0.078[Cr+0.63W +1.4Mo+2.5V+2.8Nb+1.74(Si-0.5)-12.5]-0.05Ni
式中各元素符号分别表示该元素在钢中的质量百分数含量。在18-8钢基础上,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变化过程见图3-4。
图3-4除显示了奥氏体不锈钢外,还显示了在奥氏体不锈钢基础上,通过调整铬、镍含量或加入其他合金元素后演变而来的部分耐腐蚀合金和沉淀硬化不锈钢。
我国标准中,奥氏体不锈钢棒材、锻材和铸材的部分牌号及化学成分见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