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是继“一五”计划后的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党和国家确立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加快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内外贸易等各行各业出现繁荣兴旺的局面,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六五”时期,党和国家把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作为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推行承包制,将留利中的生产发展基金绝大多数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着手解决工艺落后、装备陈旧、品种短缺、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这一时期,我国不锈钢企业通过引进、改造和建设并举的途径,推动我国不锈钢的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1980-1983年,抚顺钢厂先后从联邦德国引进当时被国内称为“五朵金花”的首套(台)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炉、VOD/VHD精炼炉、2000吨快锻机和1000吨精锻机。在冶金工业部的支持下,太钢组建了解决不锈钢试生产中关键工艺问题的攻关组,主要解决太钢不锈钢生产关键技术问题。1982年4月26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第一台18吨氩氧炉外精炼炉(AOD)在太钢开工建设,1983年9月17日竣工投产,炼出了我国第一炉超低碳不锈钢。1983年11月6日,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第一台1280毫米立式不锈钢板坯连铸机在太钢开工建设,1985年12月28日建成投产,拉开了我国不锈钢生产连铸化的序幕,填补了我国合金钢连铸技术的空白。1980-1985年,太钢先后完成了18吨氩氧精炼炉、不锈钢板坯连铸机、不锈钢光亮线退火机组等工程;配套建设了1万立方米制氧机、15万立方米煤气储柜以及高炉电除尘、酚水生化处理等环保项目,形成了年产8万吨不锈钢的能力。与此同时,上钢三厂、重庆特钢和上钢五厂相继又有板坯、方坯连铸机投入生产。
围绕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不锈钢产品和技术研发取得一批新成果。钢铁研究总院、上钢三厂、703所、211厂开展的电渣重熔3И811 双相不锈钢冷轧薄板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钢铁研究总院、抚钢、保定胶片厂联合开展的00Crl4Ni6Mo2AINb高强不锈钢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奖;钢铁研究总院、抚顺钢厂、31所开展的0Cr21Ni6Mn9N高强不锈钢研究成果,钢铁研究总院、江西钢厂、北京251厂、武汉建材工业学院开展的高强不锈钢带研究成果,钢铁研究总院、抚顺钢厂、鞍钢、哈电机等开展的葛洲坝水电机组用G817高强不锈钢研究成果,钢铁研究总院、抚顺钢厂、中科院电工所开展的永磁高速同步电机转子用高强无磁不锈钢0Cr21Ni6Mn9N研究成果,钢铁研究总院、抚顺钢厂、中科院电工所开展的永磁高速同步电机转子用高强导磁不锈钢00Cr14Ni6Mo2AlNb研究成果,钢铁研究总院、上钢三厂、上海新新机器厂开展的9И811双相不锈钢脆性本质研究成果,本特钢、钢铁研究总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开展的30/60万千瓦汽轮机叶片钢0Cr16Ni4Cu3.5Nb生产工艺研究成果,钢铁研究总院、江西钢厂、601所开展的瞬时高温弹簧用高强不锈钢研究成果,钢铁研究总院、抚顺钢厂、上海第三钢铁厂等研制的00Cr15Ni6 高强不锈钢、1Cr12Ni2WMoVNb 热强钢、0Cr17Ni7Al 高强不锈钢、00Cr14Ni6Mo2NbAl 高强不锈钢获冶金工业部科技成果奖。这期间,太钢率先按照国际标准成功生产出不锈钢2B工艺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出了不锈钢卷板工艺润滑新技术。
不锈钢标准日臻完善。冶金部标准化研究所组织有关工厂和钢铁研究总院就不锈钢钢棒(坯)、钢板、钢带、钢丝四类产品提出了20个标准草案,1983年对这20个标准草案进行审定,新制定标准12个,包括冷加工钢棒、锻件用钢坯、热轧等边角钢、涂层薄钢板钢带、热轧钢带、弹簧用冷轧钢带、冷顶锻钢丝、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用钢棒钢丝、外科植入物用钢棒钢丝和薄板钢带;修订标准6个,包括热加工钢棒、热轧板、冷轧板、冷轧带、钢丝、盘条等。至此,不锈钢共18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7个,行业标准1个,初步建立起了我国不锈钢标准体系。之后,又对上述标准体系进行了调整和补充,陆续制订了不锈钢复合板、钢丝绳、机械结构用焊接管和无缝管、流体输送用焊接管和无缝管、锅炉及热交换器用无缝管以及彩色显像管用冷轧钢带等多个标准,并对《不锈钢棒》(GB1220-1984)及一些原有标准陆续进行了修订。到1985年,我国已有不锈钢产品标准33个、不锈钢专用理化实验方法国家标准13个,一个品种齐全、结构合理、与世界接轨的不锈钢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至德钢业,我们根据您的实际需求,给出参考建议,为您提供高性价比的不锈钢管道及配件。